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全身性疾病
--
免疫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
--
红斑狼疮
EBV不同感染状态与SLE发病、病情活动性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血管损害的研究
P-ANCA对初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及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意义
IL-17及Th17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及地塞米松对IL-17的影响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若干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反应性生长激素分泌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SLE患者ERα、ERβ的表达与SLEDAI以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及脏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寡聚脱氧核苷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TLR9表达和IFN-α分泌的影响
PXK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IRF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白细胞介素22在外周血CD4+/CD8+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FCRL3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汉族人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及其活动性的相关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13517和rs463426)与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调节性T细胞糖皮质激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表达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3~+CD56~+自然杀伤样T(NKT样)细胞体外活化特性研究
SLE患者外周血CD4+CXCR5+Tfh样细胞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
羟氯喹逆转紫外线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DNA低甲基化研究
人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骨桥蛋白及核因子-κB在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基因CD247在亚洲人群中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易感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分子、单个核细胞PD-L1分子的表达
TACI-Ig对MRL/lpr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及部分机制
TACI-Ig对ConA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诱导SLE样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趋化因子及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TLR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云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IRF7/KIAA1542和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CD200/CD200R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7细胞的调节
HMGB1对小鼠系膜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抗SmD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γ干扰素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系膜细胞内脂质沉积
多靶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性研究
三氧化二砷对SLE患者Toll样受体9、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表达及α-干扰素分泌的影响
三氧化二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成熟和分化的影响
肝细胞核蛋白及胞浆蛋白诱导建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兔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MMP-3及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超声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面部血供的研究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sTM和sEPCR的临床意义
血清ANCA检测在SLE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树突状细胞及TNF-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Fcolin-3检测及临床意义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