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全身性疾病
--
免疫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
--
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3基因的表达
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多态性与SLE和RA易感相关性及sCTLA-4在SLE和RA病人的表达
SLE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bcl-2、bax基因的表达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
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1、vWF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硬化并发的雷诺现象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情况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外周血Epstein-Barr病毒载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B细胞活化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的研究
普乐可复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早期B细胞因子相关锌指蛋白基因(OAZ)与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HGF与MMP-9在SLE中的异常表达及在血管炎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重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对BALB/c狼疮鼠的病变的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瓣膜病相关因素分析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PDCD1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2型细胞因子受体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达基因谱的构建和聚类分析
MRL/lpr小鼠肾组织p21的表达及来氟米特对其作用的研究
催乳素对SLE病人B细胞系功能的影响及其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
滋肾化毒饮联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探讨
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
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甲泼尼龙、葛根素干预效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异常的初步研究
霉酚酸酯与地塞米松对SLE疗效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抗内皮细胞抗体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中T细胞数量异常的易感基因定位
狼疮性肾炎易感基因的定位和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表达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一例报道
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
EB病毒和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86的表达
血清和唾液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细胞中新的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NP9基因的克隆、鉴定与蛋白表达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
2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病例分析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雌激素受体、IL-10和IFN-γmRNA表达异常的研究及其相关性分析
bcl-2,bcl-x,bax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MRL/lpr自发性狼疮小鼠Th1/Th2的表达及复方中药肾怡调控的机理研究
核小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表位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
狼疮肾炎MCP-1的表达及霉酚酸酯对其作用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狼疮肾炎Fas、FasL、Bcl-2和IL-8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