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略词 | 第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6-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 研究之一 几种趋化因子基因多态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的影响 | 第13-39页 |
| 中文摘要 | 第13-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15-17页 |
| 前言 | 第1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7页 |
| 结果 | 第27-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研究之二 几种趋化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型相关性 | 第39-54页 |
| 中文摘要 | 第39-40页 |
| 英文摘要 | 第40-41页 |
| 前言 | 第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结果 | 第42-50页 |
| 讨论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研究之三 SLE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几种趋化因子基因的交互作用 | 第54-66页 |
| 中文摘要 | 第54-5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5-56页 |
| 前言 | 第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 结果 | 第57-62页 |
| 讨论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附录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综述 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 第70-79页 |
| 附: 调查表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