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第 1 章 引言 | 第10-14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关于工业化的反思 | 第10页 |
| ·关于“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功过 | 第10页 |
| ·关于绿色壁垒 | 第10-11页 |
| ·论文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 第12-14页 |
| 第 2 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回顾 | 第14-17页 |
| ·学界观点 | 第14-15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 ·绿色发展理论 | 第15页 |
| ·各国政府的反映 | 第15-16页 |
| ·各国认知层次不同 | 第15页 |
| ·加快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15-16页 |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机构不断健全 | 第16页 |
| ·业界的观点及动态 | 第16-17页 |
| 第 3 章 JL公司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第17-35页 |
| ·宏观环境分析 | 第17-25页 |
| ·产业环境分析 | 第17-20页 |
| ·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 第20-21页 |
| ·纺织业面对“后配额时代” | 第21-24页 |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 | 第24页 |
| ·QFII等对化纤板块的青睐 | 第24-25页 |
| ·粘胶纤维行业的中观环境 | 第25-35页 |
| ·国内粘胶纤维情况概述 | 第25-26页 |
| ·现有粘胶纤维企业间的寡头垄断特征 | 第26-28页 |
| ·竞争对手的近期发展动作 | 第28-29页 |
|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第29-30页 |
|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第30-32页 |
| ·潜在的新进入者 | 第32页 |
| ·替代品的威胁 | 第32-35页 |
| 第 4 章 JL公司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 第35-44页 |
| ·生产运作能力分析 | 第35页 |
| ·产品及市场营销能力 | 第35-36页 |
| ·JL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 第36-38页 |
| ·JL公司人力资源能力分析 | 第38-39页 |
| ·JL公司内部因素汇总 | 第39-44页 |
| 第 5 章 JL公司绿色发展战略提出与实施 | 第44-61页 |
| ·JL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新培育 | 第44-46页 |
| ·核心竞争力培育步骤 | 第44页 |
| ·绿色发展战略下JL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 第44-46页 |
| ·JL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 第46-48页 |
| ·JL公司宗旨 | 第47页 |
| ·绿色发展战略目标 | 第47-48页 |
| ·第一阶段:调整发展阶段(2004年--2006年) | 第48-52页 |
| ·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绿色照明 | 第48-50页 |
| ·优化产品结构 | 第50-51页 |
| ·获取绿色认证 | 第51-52页 |
| ·绿色品种的开发与生产 | 第52页 |
| ·第二阶段:逐步扩张阶段(2006--2008) | 第52-56页 |
| ·重新设计组织结构,重视人力资源 | 第53页 |
| ·积极与国内外公司机构合作 | 第53-54页 |
| ·开展绿色营销战略 | 第54-55页 |
| ·信息化建设战略 | 第55-56页 |
| ·第三阶段:JL公司全面扩张阶段(2008--2010) | 第56-58页 |
| ·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横向一体化战略 | 第57页 |
| ·全面提升物流管理战略 | 第57-58页 |
| ·JL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要点 | 第58-61页 |
| ·把握振兴东北发展机遇 | 第59页 |
| ·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 第59页 |
| ·要作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 第59-60页 |
| ·适时调整组织结构 | 第60页 |
| ·遵循适度权变原则。 | 第60-61页 |
| 第 6 章 结束语 | 第61-62页 |
| 致 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附 录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