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viceNet的通用智能接口卡的研究与实现
| 1 绪论 | 第1-22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9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基于DeviceNet设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存在的困难和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2 DeviceNet简介 | 第22-35页 |
| ·现场总线 | 第22-27页 |
| ·现场总线概述 | 第22-23页 |
| ·现场总线的本质含义 | 第23-24页 |
| ·现场总线的优点 | 第24-25页 |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 第25-27页 |
| ·控制器局部网(CAN) | 第27-28页 |
| ·CAN总线概述 | 第27-28页 |
| ·CAN总线的特点 | 第28页 |
| ·DeviceNet概述 | 第28-35页 |
| ·什么是DeviceNet | 第28-29页 |
| ·为什么要进行DeviceNet通讯连接 | 第29-30页 |
| ·CAN是低成本的核心 | 第30页 |
| ·DeviceNet的特点和功能 | 第30页 |
| ·什么是DeviceNet规范 | 第30-31页 |
| ·CAN规范和DeviceNet | 第31-34页 |
| ·CAN芯片和DeviceNet | 第34-35页 |
| 3 CAN和DeviceNet的一些比较 | 第35-47页 |
| ·在通信模型上 | 第35-39页 |
| ·OSI参考模型 | 第35-36页 |
| ·现场总线结构模式 | 第36-37页 |
| ·CAN通信模型 | 第37-38页 |
| ·DeviceNet通信模型 | 第38-39页 |
| ·DeviceNet应用层协议 | 第39-41页 |
| ·DeviceNet通讯协议 | 第39页 |
| ·预定义的主/从连接组 | 第39-41页 |
| ·设备描述 | 第41页 |
| ·在网络拓扑结构上 | 第41-44页 |
| ·网络拓扑结构的一般形式 | 第42-43页 |
| ·CAN和DeviceNet的总线拓扑形式 | 第43-44页 |
| ·差错控制 | 第44-47页 |
| 4 系统硬件实现 | 第47-61页 |
| ·Rockwell的PLC系统 | 第47-49页 |
| ·智能设备与DeviceNet的连接 | 第49-50页 |
| ·智能接口卡硬件实现 | 第50-61页 |
| ·接口卡总体结构设计 | 第50-51页 |
| ·与设备接口部分电路原理图 | 第51页 |
| ·CAN总线部分电路原理图 | 第51-52页 |
| ·CAN总线部分电路分析说明 | 第52-53页 |
| ·CAN控制器SJA1000 | 第53-58页 |
| ·82C250特性简介 | 第58-61页 |
| 5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1-77页 |
| ·DeviceNet通讯协议 | 第61-71页 |
| ·DeviceNet对象模型及编址 | 第61-63页 |
| ·DeviceNet通讯连接 | 第63-65页 |
| ·设备网的通讯模式 | 第65页 |
| ·设备网的报文 | 第65-67页 |
| ·连接建立及数据发送过程举例 | 第67-71页 |
| ·系统软件实现 | 第71-77页 |
| ·初始化程序 | 第71-74页 |
| ·发送程序 | 第74-75页 |
| ·接收程序 | 第75-77页 |
| 6 系统抗干扰分析 | 第77-84页 |
| ·硬件抗干扰 | 第77-78页 |
| ·软件抗干扰 | 第78-81页 |
| ·指令冗余技术 | 第79页 |
| ·软件陷阱技术 | 第79-81页 |
| ·软件看门狗技术 | 第81页 |
| ·印刷电路板抗干扰措施 | 第81-84页 |
| ·布线的原则 | 第82页 |
| ·电源线设计 | 第82页 |
| ·地线设计 | 第82-83页 |
| ·配置去耦电容 | 第83-84页 |
| 结论 | 第84-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