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调速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7-11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国内外模糊技术的发展动向 | 第7-9页 |
1.3 模糊控制技术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 第9页 |
1.4 模糊控制器在随动系统中的应用 | 第9-11页 |
第二章 模糊技术的基本知识 | 第11-13页 |
2.1 模糊性的介绍 | 第11-12页 |
2.2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 第12-13页 |
2.2.1 模糊集合 | 第12页 |
2.2.2 模糊集合的运算 | 第12-13页 |
第三章 基本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13-27页 |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13-14页 |
3.2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内容 | 第14页 |
3.3 模糊控制器结构的确定 | 第14-15页 |
3.4 数据库设计 | 第15-17页 |
3.4.1 论域的离散化 | 第15-16页 |
3.4.2 I/O空间的模糊划分 | 第16页 |
3.4.3 基本模糊子集(辞集)的隶属函数定义 | 第16-17页 |
3.5 模糊化策略 | 第17-18页 |
3.5.1 量程转换和量化 | 第17-18页 |
3.5.2 模糊化方法 | 第18页 |
3.6 规则库设计 | 第18-19页 |
3.7 模糊推理机制 | 第19-20页 |
3.8 解模糊策略 | 第20-23页 |
3.8.1 最大隶属度法 | 第21页 |
3.8.2 加权平均法 | 第21-22页 |
3.8.3 取中位数法 | 第22-23页 |
3.8.4 量程转换 | 第23页 |
3.9 模糊控制的实现 | 第23-27页 |
第四章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27-34页 |
4.1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27页 |
4.2 性能测量 | 第27-30页 |
4.3 控制量校正 | 第30-31页 |
4.4 控制规则的修正 | 第31页 |
4.5 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讨论 | 第31-32页 |
4.6 模糊控制算法 | 第32-34页 |
第五章 仿真研究 | 第34-42页 |
5.1 纵向比较 | 第36-39页 |
5.2 横向比较 | 第39-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