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前言第1-9页
第1章 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证券市场有效性第9-24页
 1.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9-14页
  1.1.1 会计信息的含义第9-11页
  1.1.2 会计信息的功能第11-12页
  1.1.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12-14页
 1.2 会计信息透明度: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丰富及发展第14-17页
  1.2.1 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出第14-15页
  1.2.2 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含义及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解析第15-17页
 1.3 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分析第17-24页
  1.3.1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第17-18页
  1.3.2 有效市场的三种形态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第18-20页
  1.3.3 会计信息透明度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影响第20-24页
第2章 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环境第24-32页
 2.1 证券市场的经济环境及经管责任的形成第24-25页
  2.1.1 股份公司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确立形成了证券市场特有的经济环境第24页
  2.1.2 证券信用工具产生了证券市场的经管责任关系第24-25页
 2.2 会计信息的传递及独立审计的自愿需求第25-32页
  2.2.1 会计报告是体现经管责任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第25-26页
  2.2.2 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增加了维持经管责任的难度第26-28页
  2.2.3 独立审计是会计信息高透明度的必要保证第28-32页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现状及成因第32-45页
 3.1 从审计意见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现状第32-35页
 3.2 会计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不足引起的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第35-36页
 3.3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引起的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第36-40页
 3.4 会计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第40-43页
 3.5 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需求: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市场的分析第43-45页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关系失衡分析第45-71页
 4.1 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关系失衡及在我国的突出表现第45-48页
 4.2 独立审计质量水准的成本效益分析第48-51页
  4.2.1 独立审计的效益第48-50页
  4.2.2 独立审计的成本第50页
  4.2.3 成本效益不对称导致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关系失衡第50-51页
 4.3 影响独立审计质量的制度因素第51-66页
  4.3.1 独立性是审计存在与发展的基石第51-54页
  4.3.2 现行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危及了审计的独立性第54-57页
  4.3.3 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市场结构不合理使得业务竞争加剧第57-61页
  4.3.4 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的现状不容乐观第61-64页
  4.3.5 法律责任的缺位使得事后的惩罚机制失去应有的威慑作用第64-66页
 4.4 证券市场上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分第66-68页
 4.5 运分析法对影响独立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第68-71页
第5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制度,重塑审计信用第71-82页
 5.1 建立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以改善审计执业环境第71-73页
  5.1.1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背景及功能第71-72页
  5.1.2 建立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以改善独立审计执业状况第72-73页
 5.2 加强行业监督与对违反独立审计准则的惩戒,增强独立审计的外在压力第73-76页
  5.2.1 明确赋予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机构以惩戒权第74页
  5.2.2 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第74-75页
  5.2.3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制建设第75页
  5.2.4 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第75-76页
 5.3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建设第76-78页
  5.3.1 加强审计方法的研究与审计人员的培训第76页
  5.3.2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第76页
  5.3.3 以“公众利益”意识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高准则第76-78页
 5.4 培育寡占型的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第78-82页
  5.4.1 寡占型的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简介第78-79页
  5.4.2 规范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第79-80页
  5.4.3 建立垄断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策略第80-82页
第6章 我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应面对国际化的挑战第82-87页
 6.1 独立审计防护墙将被拆除第82-83页
 6.2 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将本土化第83-84页
 6.3 应对国外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挑战的策略第84-87页
结束语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金融业分业与混业经营体制的选择
下一篇:我国经理股票期权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