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钢方坯连铸二冷技术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引言 | 第9页 |
| ·连铸二次冷却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及冷却模型概述 | 第9-12页 |
| ·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发展 | 第9-11页 |
| ·连铸二冷冷却模型概述 | 第11-12页 |
| ·二次冷却对铸坯质量的影响 | 第12-13页 |
| ·连铸二次冷却制度 | 第13-14页 |
| ·品种钢连铸二次冷却技术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课题的学术意义和实用意义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2 方坯连铸二次冷却凝固传热数学模型 | 第17-41页 |
| ·方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 | 第17-20页 |
| ·方坯连铸凝固传热的数学描述 | 第17-18页 |
| ·差分方程 | 第18-20页 |
| ·冶金准则 | 第20-21页 |
| ·时间步长的选择 | 第21-22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及修正 | 第22-34页 |
| ·5 号铸机铸坯表面温度测试 | 第24-27页 |
| ·5 号铸机铸坯凝固壳厚度测试 | 第27-28页 |
| ·5 号铸机铸坯传热边界条件的获取 | 第28页 |
| ·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 | 第28-32页 |
| ·最终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2-34页 |
| ·连铸机二次冷却结构设计 | 第34-39页 |
| ·连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34-35页 |
| ·连铸机二次冷却结构及喷嘴布置 | 第35-39页 |
| ·水流密度计算式中D 值的计算 | 第39-41页 |
| 3 方坯连铸二次冷却仿真通用软件 | 第41-54页 |
| ·仿真软件的功能及特点 | 第41页 |
| ·仿真软件程序流程图 | 第41-44页 |
| ·仿真软件运行过程实例 | 第44-54页 |
| 4 方坯连铸二次冷却配水模型 | 第54-60页 |
| ·二次冷却配水新模型 | 第54页 |
| ·二次冷却配水新模型中各系数的确定 | 第54-57页 |
| ·二次冷却区喷嘴的有效喷淋系数 | 第57-60页 |
| 5 连铸钢种及二次冷却分类 | 第60-73页 |
| ·铸机生产的主要钢种及使用性能分析 | 第60-62页 |
| ·主要钢种分类 | 第62-66页 |
| ·概述 | 第62-63页 |
| ·主要钢种归类分析 | 第63-64页 |
| ·钢种的分类 | 第64-66页 |
| ·钢种热物理性能的确定方法 | 第66-73页 |
| ·钢的热物理性能的计算方法 | 第66-68页 |
| ·钢的热物理性能的确定 | 第68-73页 |
| 6 二次冷却制度的确定及验证 | 第73-90页 |
| ·第1 类钢的二冷制度 | 第73-78页 |
| ·典型钢种H08A 钢的方坯连铸二冷制度 | 第73-75页 |
| ·H08A 钢铸坯表面中心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75-78页 |
| ·第2 类钢的二冷制度 | 第78-83页 |
| ·典型钢种45#钢的方坯连铸二冷制度 | 第78-80页 |
| ·45#钢铸坯典型位置的断面温度场 | 第80-82页 |
| ·典型钢种ML15Al 钢的方坯连铸二冷制度 | 第82-83页 |
| ·ML15Al 钢铸坯中心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83页 |
| ·第3 类钢的二冷制度 | 第83-88页 |
| ·典型钢种60Si_2Mn 钢的方坯连铸二冷制度 | 第84页 |
| ·60Si_2Mn 钢铸坯中心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84-85页 |
| ·典型钢种SWRH82B 钢的方坯连铸二冷制度 | 第85-87页 |
| ·SWRH82B 钢铸坯凝固壳厚度的变化规律 | 第87-88页 |
| ·应用效果 | 第88-90页 |
| 7 结论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 附录A | 第96-99页 |
| 附录B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