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二) 实际意义 | 第16-17页 |
四、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5页 |
一、新能源 | 第19-20页 |
二、能源新政 | 第20-21页 |
三、气候变化 | 第21-22页 |
四、碳+(C+) | 第22-25页 |
第二章 中美新能源合作的历史回顾 | 第25-30页 |
一、中美新能源合作历程回顾 | 第25-28页 |
(一) 20世纪70年代——孕育阶段 | 第25-26页 |
(二) 20世纪80年代——探索阶段 | 第26页 |
(三) 20世纪90年代——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四) 新世纪以来——全面展开阶段 | 第27-28页 |
二、中美新能源合作的特点 | 第28-30页 |
(一) 新能源官方合作与民间合作相结合 | 第28页 |
(二) 新能源合作与环境和气候合作相结合 | 第28页 |
(三) 新能源合作与传统能源合作同时进行 | 第28-29页 |
(四) 新能源合作受到中美政治关系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奥巴马能源新政为中美新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 第30-41页 |
一、奥巴马能源新政的出台背景 | 第30-32页 |
二、奥巴马能源新政为中美新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 第32-35页 |
(一) 能源新政为中美新能源合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 第33-34页 |
(二) 能源新政提升了新能源合作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 | 第34-35页 |
三、奥巴马能源新政背景下的中美新能源合作 | 第35-39页 |
(一) 新能源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大 | 第36-37页 |
(二)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 第37-39页 |
四、奥巴马能源新政背景下中美新能源合作的新特点 | 第39-41页 |
(一) 气候变化成为新能源合作的主要动力 | 第39页 |
(二) 新能源合作更具有计划性和可预见性 | 第39-40页 |
(三) 中美新能源技术共同研发成为新亮点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新时期中美新能源有效合作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 第41-45页 |
一、中美两国在新能源合作过程中不断实现“身份”认同 | 第41-42页 |
二、拓宽了中美关系边界,增加了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 | 第42-43页 |
三、重塑两国在国际气候变化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 第43-44页 |
四、优化地缘政治结构,促进了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变化 | 第44-45页 |
第五章 中美新能源合作面临的障碍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 第45-55页 |
一、中美新能源合作面临的障碍因素 | 第45-48页 |
(一) 气候变化分歧 | 第45-46页 |
(二) 传统贸易障碍 | 第46-47页 |
(三) 新时期新障碍 | 第47-48页 |
二、中美新能源合作面临障碍的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一) 对对方发展新能源战略意图缺乏信任 | 第48-49页 |
(二) 美国国内相互擎肘的议会及政党政治 | 第49页 |
(三) 美国在中美新能源合作中的双重标准 | 第49-50页 |
(四) 美国国内对发展新能源存在不同意见 | 第50-51页 |
三、中美新能源合作面临的障碍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 第51-55页 |
(一) 经贸层面 | 第51-52页 |
(二) 政治层面 | 第52-53页 |
(三) 国际结构层面 | 第53-55页 |
第六章 促进中美新能源合作及中美关系发展的对策选择 | 第55-63页 |
一、强化积极因素,提高双方合作水平 | 第55-58页 |
(一) 以已有协议为平台,深化机制化合作程度 | 第55页 |
(二) 机构调整和企业整合,适应中美合作新模式 | 第55-56页 |
(三) 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本国新能源企业的实力 | 第56-58页 |
二、消除障碍因素,促进新能源合作 | 第58-60页 |
(一) 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彼此的关注共同努力 | 第58-59页 |
(二) 加强交流与互动,增强中美之间战略互信 | 第59页 |
(三) 中国必须在全球碳减排中承担应有的责任 | 第59-60页 |
三、创造新的条件,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 第60-63页 |
(一) 加强与第三方的新能源合作 | 第60-61页 |
(二) 应该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 | 第61-62页 |
(三) 发挥国际组织和双边机制作用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