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页 |
·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法 | 第13-14页 |
·历史分析法 | 第14页 |
·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重点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政治制度化的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政治制度化的概述 | 第16-20页 |
·政治制度化的提出 | 第16页 |
·政治制度化的概念 | 第16-20页 |
·政治制度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 | 第20-23页 |
·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关系 | 第20-22页 |
·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化的现状 | 第23-34页 |
·吉尔吉斯斯坦的制度安排 | 第23-28页 |
·宪法——不断被修改 | 第23-25页 |
·议会制度——软弱无力 | 第25-26页 |
·司法制度——难以独立 | 第26-27页 |
·行政制度——总统集权制 | 第27页 |
·政党制度——多党性而非多党制 | 第27-28页 |
·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化评述 | 第28-34页 |
·从适应性的角度判断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化水平 | 第28-30页 |
·从复杂性的角度判断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化水平 | 第30-31页 |
·从自主性的角度判断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化水平 | 第31-32页 |
·从内聚力的角度判断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化水平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导致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化水平低的因素 | 第34-45页 |
·经济因素 | 第34-37页 |
·贫困 | 第35-36页 |
·通货膨胀 | 第36页 |
·巨额外债 | 第36页 |
·失业和人口流失 | 第36-37页 |
·腐败 | 第37页 |
·社会结构 | 第37-39页 |
·缺乏中产阶层 | 第37-38页 |
·社会流通渠道阻塞 | 第38-39页 |
·历史因素 | 第39-41页 |
·部族主义 | 第39-40页 |
·地区主义 | 第40-41页 |
·宗教因素 | 第41-42页 |
·外部因素 | 第42-45页 |
·西方势力 | 第42-43页 |
·俄罗斯 | 第43-44页 |
·中亚其他国家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提升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化水平实现政治稳定 | 第45-49页 |
·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化水平低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 第45-46页 |
·提升吉尔吉斯政治制度化水平与实现政治稳定 | 第46-49页 |
·寻找正确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升经济实力,走出衰退 | 第46-47页 |
·完善宪法,实现宪政 | 第47页 |
·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摆脱大国势力的束缚 | 第47页 |
·大力发展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塑造公共精神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