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言 | 第8-19页 |
一、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公民意识简析 | 第19-30页 |
一、西方公民意识的历史演变 | 第19-22页 |
(一) 古希腊时期公民意识的孕育 | 第19-20页 |
(二) 古罗马时期公民意识的觉醒 | 第20页 |
(三) 中世纪时期公民意识的消解 | 第20-21页 |
(四) 近现代公民意识的发展 | 第21-22页 |
二、中国公民意识的孕育与发展 | 第22-25页 |
(一) 中国公民意识的孕育 | 第22-24页 |
(二) 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 第24-25页 |
三、现代公民意识概念的界定 | 第25-30页 |
(一) 现代公民意识的内涵 | 第25-27页 |
(二) 现代公民意识与其相关概念的比较与界定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公民意识形成与发展规律 | 第30-36页 |
一、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 | 第30-32页 |
(一) 公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经济条件:市场经济 | 第30-31页 |
(二) 公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政治条件:民主制度 | 第31页 |
(三) 公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条件:国家和社会的二分与合作 | 第31-32页 |
二、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遵循“知-行”矛盾运动机制 | 第32-34页 |
(一) 对公民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是公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前提 | 第32-33页 |
(二) 公民实践是公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 第33-34页 |
三、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曲折性与层次性 | 第34-36页 |
(一) 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曲折性 | 第34-35页 |
(二) 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层次性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优势与不足 | 第36-44页 |
一、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优势 | 第36-40页 |
(一)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本质优势 | 第36-37页 |
(二) 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传统内容优势 | 第37-38页 |
(三)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现实环境优势 | 第38-40页 |
二、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不足 | 第40-44页 |
(一) 对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价值与地位的错误认识 | 第40-41页 |
(二)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内容的缺失与误区 | 第41-42页 |
(三)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渠道的狭窄与不畅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基本原则与对策思考 | 第44-53页 |
一、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基本原则 | 第44-47页 |
(一) 方向性原则 | 第44-45页 |
(二) 系统性原则 | 第45页 |
(三) 实践性原则 | 第45-46页 |
(四) 上下互动原则 | 第46页 |
(五) 持续性与渐进性原则 | 第46-47页 |
二、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对策思考 | 第47-53页 |
(一)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价值与意义 | 第47-49页 |
(二) 积极推进社会全方位改革,完善公民意识培育的社会条件 | 第49-51页 |
(三) 加强多渠道的公民教育,开展生动的公民实践活动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