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地西泮微乳鼻腔给药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5页
前言第15-19页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第19-26页
 1 仪器与试药第19-20页
   ·仪器第19页
   ·试药第19-20页
 2 DZ的理化性质第20-23页
   ·紫外吸收特征第20页
   ·DZ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第20页
   ·平衡溶解度第20-22页
   ·油/水分配系数第22-23页
 3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3-25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第23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3-25页
     ·色谱条件第23页
     ·方法专属性第23-24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24页
     ·精密度第24页
     ·回收率试验第24-25页
     ·含量测定方法第25页
 4 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地西泮微乳系统的制备第26-38页
 1 仪器与试药第26-27页
   ·仪器第26页
   ·试药第26-27页
 2 微乳处方组成的初步筛选第27-28页
   ·油相的选择第27页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第27页
   ·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第27-28页
 3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第28页
 4 影响微乳形成的主要因素第28-35页
   ·油相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28-30页
   ·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30-31页
   ·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31-32页
   ·K_m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32-33页
   ·温度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33-34页
   ·制备方法的选择第34-35页
     ·分散强度第34-35页
     ·混合顺序第35页
 5 处方的选择及制备工艺第35-36页
   ·处方的选择第35-36页
   ·制备工艺第36页
 6 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地西泮微乳的理化性质及体外评价第38-51页
 1 仪器、试药与动物第38-39页
   ·仪器第38-39页
   ·试药第39页
   ·动物第39页
 2 空白微乳的理化性质研究第39-42页
   ·黏度第39页
   ·表面张力第39-40页
   ·粒径第40-41页
   ·电导率第41页
   ·载药量第41-42页
 3 含药微乳的理化性质研究第42页
 4 DZME在体鼻粘膜吸收第42-45页
   ·实验动物模型及实验方法第42-43页
   ·鼻腔吸收药液的制备及含量测定第43页
     ·DZME灌流循环液的制备第43页
     ·DZME灌流液中药物含量测定第43页
   ·在体鼻腔循环实验可行性验证第43-44页
     ·循环液体积变化考察第43-44页
     ·大鼠鼻腔分泌物及内源物质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第44页
   ·DZME鼻粘膜吸收的研究第44-45页
 5 微乳鼻纤毛毒性考察第45-48页
   ·实验方法第45页
   ·实验结果第45-48页
     ·给予受试药液后纤毛摆动时间的测定第45-46页
     ·给予受试药液后纤毛形态的观察第46-48页
 6 最优处方的确定及其稳定性研究第48-49页
   ·强光照射试验第48页
   ·冷热循环试验第48-49页
   ·留样试验第49页
 7 讨论第49-50页
 8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地西泮微乳在大鼠体内的研究第51-62页
 1 仪器、试药与动物第51页
   ·仪器第51页
   ·试药第51页
   ·动物第51页
 2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1-55页
   ·色谱条件第51页
   ·溶液的配制第51-52页
   ·脑组织样品及血浆样品的处理与分析第52页
   ·方法专属性考察第52-53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3-54页
   ·精密度第54页
   ·回收率第54-55页
     ·提取回收率第54页
     ·方法回收率第54-55页
   ·血浆样品及脑匀浆样品的稳定性第55页
 3 DZME在大鼠体内的研究第55-61页
   ·给药方案及样品采集第55-56页
     ·微乳鼻腔给药第55页
     ·股静脉给药第55-56页
   ·脑匀浆的制备第56页
   ·血浆样品及脑匀浆样品中药物浓度的测定第56页
   ·实验结果第56-61页
     ·大鼠鼻腔、静注给药后血药浓度的测定结果第56-58页
     ·大鼠鼻腔、静注给药后脑组织中药物浓度的测定结果第58-59页
     ·绝对生物利用度第59页
     ·鼻腔给药后脑靶向性评价结果第59-61页
 4 讨论第61页
 5 小结第61-62页
全文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前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及其不对称转移氢化研究
下一篇:具有抗肿瘤活性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