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

具有抗肿瘤活性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1页
 1 癌症第15-17页
   ·癌症概述第15-16页
   ·抗癌药物概况第16页
   ·微生物来源的抗癌新药第16-17页
 2 细胞自噬第17-19页
   ·自噬的概述第17页
   ·自噬形成的分子机制第17-18页
   ·自噬与肿瘤第18-19页
   ·自噬体的检测第19页
 3 展望第19-20页
 4 立题依据第20-21页
第二章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筛选第21-29页
 1 实验材料第21-23页
   ·药品与试剂第21-22页
   ·实验耗材第22页
   ·实验仪器第22-23页
   ·主要培养基、试剂配方第23页
 2 实验方法第23-26页
   ·微生物待测活性样品的制备第23-24页
   ·细胞培养第24-25页
   ·MTT法初筛第25页
   ·PI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复筛第25-26页
 3 实验结果第26-28页
   ·MTT初筛结果第26-27页
   ·PI染色流式仪复筛结果第27-28页
 4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菌株1070活性产物初步分离第29-36页
 1 实验材料第29-30页
   ·药品与试剂第29-30页
 2 实验方法第30-31页
   ·菌株1070活性产物提取分离第30页
   ·活性物质组成的研究第30-31页
 3 实验结果第31-34页
   ·菌株1070代谢产物甲醇沉淀物及各分离组分对HGC、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第31-32页
   ·菌株1070不同分子量的代谢产物对HGC、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第32页
   ·活性物质全波长紫外扫描的结果第32页
   ·活性物质的茚三酮显色实验结果第32-33页
   ·Molish反应法检测活性样品中糖类物质第33页
   ·酸水解菌株1070活性组分纸层析结果第33-34页
 4 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菌株1070活性组分抑制A549细胞生长机制研究第36-56页
 1 实验材料第36-38页
   ·药品与试剂第36-37页
   ·部分试剂配方第37-38页
 2 实验方法第38-43页
   ·菌株1070活性物质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IC_(50)值的测定第38页
   ·扫描电镜观察第38-39页
   ·透射电镜观察第39页
   ·细胞总基因DNA组电泳第39-40页
   ·Annexin V-FITC and 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0页
   ·活细胞罗丹明123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0-41页
   ·活细胞单丹磺酰尸胺(MDC)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1页
   ·活细胞吖啶橙(AO)染色第41-42页
   ·Western-blot蛋白质杂交第42-43页
   ·菌株1070活性物质急性毒性研究。第43页
 3 实验结果第43-54页
   ·菌株1070抗肿瘤活性物质作用A549的IC_(50)的检测第43-45页
   ·光学显微镜下菌株1070活性组分作用后的A549细胞形态的变化第45页
   ·扫描电镜观察A549细胞形态的变化第45-46页
   ·透射电镜观察A549细胞形态的变化第46-47页
   ·细胞总基因组DNA电泳实验结果第47-48页
   ·Annexin V-FITC and PI双染流式结果第48-49页
   ·活细胞罗丹明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第49页
   ·MDC染色法定量检测A549细胞自噬体的数量第49-52页
   ·AO染色法检测A549细胞自噬泡的产生第52-53页
   ·Western-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第53-54页
   ·1070活性组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第54页
 4 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菌株1070的鉴定第56-68页
 1 实验材料第56-58页
   ·药品与试剂第56-57页
   ·部分培养基、试剂配方第57-58页
 2 实验方法第58-60页
   ·菌落及菌丝形态的观察第58页
   ·菌株1070生理生化特性的考察第58-59页
   ·16S rDNA体外扩增测序第59-60页
 3 实验结果第60-67页
   ·菌落形态第60-61页
   ·甲基红(MR)和乙酰甲基甲醇(VP)实验结果第61页
   ·碳源利用情况第61-62页
   ·氮源利用情况第62页
   ·16S rDNA体外扩增测序第62页
   ·菌株1070 16S rDNA基因进化树的绘制第62-67页
 4 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8-73页
 1 结论第68页
 2 讨论第68-73页
   ·MTT体外筛选抗肿瘤药物法第68-69页
   ·菌株1070活性产物的分离第69页
   ·菌株1070活性成分的IC_(50)第69页
   ·自体吞噬与抗肿瘤药物第69-70页
   ·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细胞损伤第70页
   ·MDC检测发生比率较低的自噬第70页
   ·AO染色定性检测自噬小体第70-71页
   ·细胞自噬、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第71页
   ·LC3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第71-72页
   ·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西泮微乳鼻腔给药的研究
下一篇:盐酸青藤碱关节腔注射微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