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背景下的设计创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和创新点 | 第9页 |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化与设计创新 | 第11-17页 |
·有关文化方面的几个概念 | 第11-14页 |
·文化的定义 | 第11-12页 |
·文化交流 | 第12页 |
·文化交融 | 第12-13页 |
·文化生态学的提出 | 第13-14页 |
·设计与文化 | 第14-15页 |
·设计创新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文化交流下的中国古代器物设计 | 第17-28页 |
·概述 | 第17页 |
·古代陶瓷设计对外来元素的吸收 | 第17-23页 |
·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 | 第17-19页 |
·审美趣味的影响 | 第19-20页 |
·波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 第20页 |
·航海事业的影响 | 第20-21页 |
·独具特色的外销瓷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传统家具设计的本土化 | 第23-28页 |
·晋南北朝时期——人们起居方式的改变 | 第23-24页 |
·唐宋元时期——传统家具的过渡期 | 第24页 |
·明清时期——传统家具的鼎盛期和走向衰弱期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文化交融中优秀的世界现代设计 | 第28-42页 |
·概述 | 第28页 |
·现代设计初期的东方艺术影响 | 第28-31页 |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 | 第29页 |
·新艺术运动时期 | 第29-30页 |
·装饰运动时期 | 第30-31页 |
·实行双轨制的日本设计 | 第31-36页 |
·大和民族的传统美术发展 | 第31-32页 |
·文化交流推动日本现代化 | 第32-33页 |
·从零开始的现代设计 | 第33-35页 |
·成为“优秀设计”的代表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保持传统工艺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 第36-42页 |
·对传统工艺的眷恋 | 第36-37页 |
·对功能主义的修正 | 第37-38页 |
·对其他外来文化因素的运用 | 第38-39页 |
·世界设计舞台的“奇葩”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中国的文化与设计现状 | 第42-49页 |
·信息时代下的文化交流状况 | 第42-44页 |
·交流方式的改变 | 第42页 |
·交流态度的改变 | 第42-43页 |
·文化全球化 | 第43-44页 |
·文化生态问题的出现 | 第44-46页 |
·民间艺术的衰落流失 | 第44-45页 |
·传统文化的故步自封 | 第45-46页 |
·外来文化的悄然入侵 | 第46页 |
·现代设计中民族文化内涵的缺失 | 第46-49页 |
第六章 文化交融——中国现代设计创新的不竭动力 | 第49-54页 |
·文化交融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 | 第49-51页 |
·实现文化整合 | 第49-50页 |
·实现文化现代化 | 第50-51页 |
·文化交融推动中国现代设计的本土化与创新 | 第51-53页 |
·实现设计本土化 | 第51-52页 |
·推动设计创新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