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藏鸡三个基因的SNPs检测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1-3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藏鸡遗传资源现状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藏鸡遗传资源现状 | 第11页 |
·藏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鸡基因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生长性状相关三个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 | 第13-14页 |
·原发性心肌症相关蛋白3基因(CMYA3)基因 | 第14页 |
·原发性心肌症相关蛋白5(CMYA5)基因 | 第14-15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15-18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概念和特点 | 第15-16页 |
·SNP筛选方法 | 第16-18页 |
·直接测序法 | 第16页 |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 | 第16页 |
·变性高压液相色谱法(DHPLC) | 第16-17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 第17页 |
·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s)法 | 第17页 |
·基因芯片(gene chips) | 第17-18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材料 | 第18-20页 |
·样品 | 第18-1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培养基、酶及试剂盒 | 第19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19-20页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0页 |
·菌株 | 第20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和数据库及统计软件 | 第20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 第20页 |
·常用分子生物学数据库 | 第20页 |
·主要数据分析及统计软件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23页 |
·鸡MSTN、CMYA3和CMYA5基因片段的分离方法 | 第20-22页 |
·PCR扩增引物设计 | 第21页 |
·PCR扩增条件 | 第21页 |
·PCR产物的纯化、克隆和测序 | 第21-22页 |
·侯选基因与鸡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22-23页 |
4 结果 | 第23-34页 |
·鸡MSTN、CMYA3和CMYA5的遗传变异检测 | 第23-25页 |
·鸡MSTN基因遗传变异检测 | 第23-25页 |
·鸡MSTN基因第1外显子突变位点的发现 | 第23页 |
·鸡MSTN基因第1外显子Bsh1236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23-24页 |
·鸡MSTN基因第1外显子Msp 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24-25页 |
·鸡CMYA3基因遗传变异的检测 | 第25-28页 |
·鸡CMYA3基因第4外显子突变位点的发现 | 第25页 |
·鸡CMYA3基因第4外显子Hin6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25-26页 |
·鸡CMYA3基因第4外显子Mph1103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26页 |
·鸡CMYA3基因HaeⅢ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26-27页 |
·鸡CMYA3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27-28页 |
·鸡CMYA5基因遗传变异的检测 | 第28-30页 |
·鸡CMYA5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位点的发现 | 第28-29页 |
·鸡CMYA5基因第3外显子Alu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29页 |
·鸡CMYA5基因第3外显子Hinf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部分多态位点与鸡部分经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30-34页 |
·鸡MSTN基因 | 第30-31页 |
·Bsh1236 Ⅰ酶切多态位点与部分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30页 |
·Msp Ⅰ酶切多态位点与部分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30-31页 |
·鸡CMYA3基因 | 第31-33页 |
·Hin6 Ⅰ酶切多态位点与部分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31-32页 |
·Mph1103I酶切多态位点与部分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32页 |
·HaeⅢ酶切多态位点与部分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32-33页 |
·Taq Ⅰ酶切多态位点与部分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33页 |
·鸡CMYA5基因 | 第33-34页 |
·Alu Ⅰ酶切多态位点与部分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33页 |
·Hinf Ⅰ酶切多态位点与部分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33-34页 |
5 讨论 | 第34-36页 |
·关于SNPs的检测 | 第34-35页 |
·关于基因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35-36页 |
6 小结 | 第36-39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 | 第36-3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 | 第37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设想 | 第37-39页 |
第二部分 金水乌骨鸡资源群体的构建 | 第39-55页 |
中文摘要 | 第39-40页 |
ABSTRACT | 第40-4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41-47页 |
·金水乌鸡遗传资源现状及研究现状 | 第41页 |
·金水乌鸡遗传资源现状 | 第41页 |
·金水乌鸡研究现状 | 第41页 |
·金水乌鸡资源群体概述 | 第41-43页 |
·金水乌鸡资源群体的构建 | 第42页 |
·资源群体在构建鸡基因组遗传图谱中的应用 | 第42-43页 |
·建立作图群体 | 第42-43页 |
·对遗传标记的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43页 |
·分子标记间的连锁分析 | 第43页 |
·鸡羽色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 第43-47页 |
·鸡主要毛色的遗传位点 | 第44页 |
·控制羽色的候选基因 | 第44-47页 |
·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 | 第44-45页 |
·酪氨酸酶(TYR)基因 | 第45-46页 |
·肥大/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IT)基因 | 第46页 |
·野灰(ASIP)基因 | 第46-47页 |
·银色基因 | 第47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材料 | 第47-48页 |
·样品 | 第4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7页 |
·培养基、酶及试剂盒 | 第47-48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48页 |
·主要试剂 | 第48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8页 |
·菌株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51页 |
·资源群体亲本的选择 | 第48-49页 |
·资源群体的大小 | 第49页 |
·测定的内容 | 第49页 |
·PCR扩增引物设计 | 第49-50页 |
·PCR扩增条件 | 第50页 |
·PCR产物的纯化、克隆和测序 | 第50-51页 |
4 结果 | 第51-54页 |
·TYR基因的检测结果 | 第51页 |
·金水乌鸡群体建立的结果 | 第51-54页 |
·资源群体建立的说明 | 第51-52页 |
·亲本的选择 | 第52页 |
·F1代的建立 | 第52-53页 |
·F2代的建立 | 第53-54页 |
5 讨论与小结 | 第54-55页 |
·关于群体的建立 | 第54页 |
·羽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54页 |
·关于TYR基因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1 缩略词表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