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2 城市群及城市地域结构的概述 | 第12-18页 |
| ·城市群概念 | 第12-13页 |
| ·国内外对城市群及其相似概念的研究 | 第13-15页 |
| ·“点状”形态的大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 | 第13-14页 |
| ·“面状”形态的大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 | 第14页 |
| ·“线状”形态的大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 | 第14-15页 |
| ·城市群地域结构概念 | 第15页 |
| ·国内外关于城市群地域结构的研究 | 第15-18页 |
| ·国外关于城市群地域结构的研究 | 第15-16页 |
| ·国内关于城市群地域结构的研究 | 第16-18页 |
| 3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31页 |
| ·主要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研究对象概况 | 第18-22页 |
| ·河南省城市群发展的优势 | 第18-20页 |
| ·河南省城市群发展的劣势 | 第20-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基础理论和方法 | 第24-31页 |
| ·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 | 第24-25页 |
| ·分形理论 | 第25-26页 |
| ·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 | 第26页 |
| ·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 第26-27页 |
| ·城市流理论 | 第27-31页 |
| 4 河南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分析 | 第31-71页 |
| ·河南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演替分析 | 第31-33页 |
| ·河南省城市体系的首位率、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分析 | 第33页 |
| ·基于位序—规模理论的河南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 | 第33-37页 |
| ·基于城市流理论的河南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 | 第37-60页 |
| ·河南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对比分析 | 第60-64页 |
| ·河南省城市用地规模和单位面积产出的对比分析 | 第64-71页 |
| 5 河南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 第71-79页 |
| ·河南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1-74页 |
| ·城市规模小、城市化水平及经济一体化水平低 | 第71页 |
| ·城市经济规模小,人均水平低,建成区单位面积产出值较低 | 第71-72页 |
| ·城市用地规模存在不合理性,各级别城市的用地效率还有待提高 | 第72页 |
| ·城市群内部结构不平衡,中心城市地位不突出 | 第72-73页 |
| ·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 第73-74页 |
| ·河南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优化的主要对策 | 第74-79页 |
| ·全面准确认识城市规模的内涵 | 第74-75页 |
| ·提高核心城市的城市规模和城市竞争力 | 第75-76页 |
| ·均衡发展中等城市流强度的城市 | 第76-77页 |
| ·合理发展低城市流强度的城市 | 第77页 |
| ·协调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三方面的发展 | 第77-78页 |
| ·推动河南省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的建立 | 第78-79页 |
| 6 结语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