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前言 | 第11-24页 |
·植物杀虫剂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杀虫植物资源 | 第12-13页 |
·楝科植物 | 第12页 |
·卫矛科植物 | 第12页 |
·杜鹃花科植物 | 第12页 |
·瑞香科植物 | 第12-13页 |
·柏科植物 | 第13页 |
·豆科植物 | 第13页 |
·菊科杀虫植物 | 第13页 |
·植物杀虫活性成分 | 第13-16页 |
·生物碱类 | 第14页 |
·植物源光活化毒素 | 第14页 |
·黄酮类 | 第14-15页 |
·精油类 | 第15页 |
·柠檬素类 | 第15页 |
·其它 | 第15-16页 |
·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 第16-17页 |
·毒杀作用 | 第16页 |
·拒食和忌避作用 | 第16页 |
·对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 第16-17页 |
·麻醉作用 | 第17页 |
·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 第17-19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第17-18页 |
·超声波提取 | 第18页 |
·微波辅助提取 | 第18页 |
·酶提取法 | 第18-19页 |
·分子蒸馏法 | 第19页 |
·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影响昆虫激素代谢 | 第19页 |
·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 | 第19页 |
·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 | 第19页 |
·影响昆虫的消化系统 | 第19-20页 |
·影响离子通道 | 第20页 |
·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 | 第20-21页 |
·植物源杀虫剂的前景及展望 | 第21页 |
·大头艾纳香的生物学特性 | 第21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21-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5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9页 |
·供试植物材料 | 第24-28页 |
·供试昆虫 | 第28页 |
·主要供试仪器及供试试剂 | 第28-29页 |
·供试仪器 | 第28页 |
·供试试剂 | 第28-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5页 |
·植物材料的提取 | 第29-30页 |
·植物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流程图 | 第30-31页 |
·活性成分的柱层析分离 | 第31页 |
·生物活性测定 | 第31-32页 |
·对萝卜蚜的触杀活性测定 | 第31页 |
·盆栽药效试验 | 第31-32页 |
·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 第32-35页 |
·中毒症状观察 | 第32页 |
·试虫处理方法 | 第32页 |
·虫体内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4-35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页 |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植物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 第35-40页 |
·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的触杀活性 | 第35-39页 |
·8 种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的触杀毒力 | 第39-40页 |
·大头艾纳香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的触杀活性 | 第40页 |
·大头艾纳香杀虫成分的分离 | 第40-44页 |
·大头艾纳香提取物杀虫成分的初步分离 | 第40-41页 |
·大头艾纳香杀虫成分的柱层析分离 | 第41-44页 |
·Dta-Ⅰ组分的柱层析分离 | 第42-43页 |
·Dta-Ⅱ组分的柱层析分离 | 第43-44页 |
·盆栽药效试验防治效果 | 第44-45页 |
·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 第45-47页 |
·中毒症状 | 第45页 |
·大头艾纳香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大头艾纳香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体内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 第46-47页 |
·大头艾纳香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 第47页 |
·大头艾纳香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体内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第47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7-51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植物材料采集问题 | 第48页 |
·杀虫植物活性筛选所用试虫和生测方法的选择 | 第48-49页 |
·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 | 第49-50页 |
·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50页 |
·应用前景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 1 大头艾纳香 | 第56-57页 |
附录2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