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植物中抗菌有效成分研究 | 第13-15页 |
·植物源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红树植物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苦郎树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形态学特征及地理分布 | 第18页 |
·化学成分 | 第18-20页 |
·生物活性 | 第20页 |
·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供试材料 | 第21-22页 |
·供试植物病原真菌 | 第21页 |
·供试植物 | 第21-22页 |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植物提取物的制备 | 第22-23页 |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 | 第23-24页 |
·植物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 | 第23页 |
·柱层析分离 | 第23-24页 |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24页 |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测定 | 第24-25页 |
·对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测定 | 第25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植物粗提物对3 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抑制活性 | 第26-27页 |
·16 种植物粗提物对3 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抑制活性 | 第26-27页 |
·植物粗提物对3 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毒力 | 第27页 |
·榄李、桐花树、海漆、苦郎树、苦槛蓝提取物对甘蔗凤梨病菌孢子的毒力 | 第27页 |
·苦郎树和苦槛蓝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孢子的毒力 | 第27页 |
·苦郎树和苦槛蓝提取物对柑橘疮痂病菌孢子的毒力 | 第27页 |
·苦郎树各采集部位提取物对7 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抑制活性 | 第27-28页 |
·苦郎树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 | 第28-35页 |
·苦郎树粗提物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 | 第28-29页 |
·石油醚萃取物的硅胶柱层析分离 | 第29-31页 |
·石油醚萃取物的初步柱层析分离 | 第29页 |
·活性流分125-216 的柱层析分离 | 第29-30页 |
·活性流分29-77 的柱层析分离 | 第30-31页 |
·活性流分28-53 的柱层析分离 | 第31页 |
·乙酸乙酯萃取物硅胶柱层析分离 | 第31-34页 |
·乙酸乙酯萃取物初步柱层析分离 | 第31-32页 |
·活性流分1-9 的分离 | 第32页 |
·活性流分9-30 的分离 | 第32-33页 |
·活性流分4-27 的分离 | 第33-34页 |
·活性流分18-44 的分离 | 第34页 |
·活性流分KLS 的反相柱层析分离 | 第34-35页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5-36页 |
·有效成分的抑菌活性 | 第36-39页 |
·KLS-46 的抑菌活性 | 第36-37页 |
·对5 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毒力 | 第36-37页 |
·对3 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抑制活性 | 第37页 |
·KLS-54 的抑菌活性 | 第37-39页 |
·KLS-54 对5 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毒力 | 第37-38页 |
·KLS-54 对3 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抑制活性 | 第38-39页 |
4 结论 | 第39-40页 |
5 讨论 | 第40-44页 |
·抑菌活性筛选结果的分析 | 第40页 |
·初步筛选中样品浓度的确立 | 第40-41页 |
·供试菌的选择 | 第41页 |
·生物测定方法的探讨 | 第41页 |
·抑菌活性与浓度的关系 | 第41-42页 |
·抑菌机理的探讨 | 第42页 |
·苦郎树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活性评价 | 第42-4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附录1 苦郎树 | 第52页 |
附录2 抗菌化合物对5 种病菌菌丝的抑制活性 | 第52-54页 |
附录3 抗菌化合物对3 种病菌孢子的抑制活性 | 第54-55页 |
附录4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