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精神性:概念、结构与测量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 | 第9-2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2 问题的提出与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 3 总体研究设计 | 第21-23页 |
| 第二部分 精神性的概念界定与结构模型构想 | 第23-25页 |
| 第三部分 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编制 | 第25-40页 |
| 1 大学生精神性半开放式访谈 | 第25页 |
| 2 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项目编选与评估 | 第25-27页 |
| 3 预测与条目形成 | 第27-30页 |
| 4 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30-34页 |
| 5 常模研究 | 第34-38页 |
| 6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部分 大学生精神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40-51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 2 研究假设 | 第40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40-49页 |
| 5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五部分 总体讨论 | 第51-62页 |
| 1 关于大学生精神性的内涵与结构要素 | 第51页 |
| 2 关于“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编制 | 第51-52页 |
| 3 关于在一定范围内所建立的常模 | 第52-53页 |
| 4 大学生精神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 第53-57页 |
| 5 关于精神性研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若干启示 | 第57-59页 |
| 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9-60页 |
| 7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60-62页 |
| 第六部分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附录 | 第69-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