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城乡用地需求量预测与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研究 | 第10-12页 |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研究中涉及的相关理念 | 第16页 |
·"弹性规划"理念 | 第16页 |
·"动态规划"理念 | 第16页 |
·"理性发展"理念 | 第16页 |
·研究中涉及的相关理论 | 第16-22页 |
·区位理论 | 第16-17页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17-18页 |
·土地稀缺性理论 | 第18-19页 |
·地域分异理论 | 第19页 |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 | 第19-20页 |
·供需平衡理论 | 第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2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2-29页 |
·自然条件 | 第22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2-23页 |
·城乡用地现状及近年变化情况 | 第23-29页 |
·城乡用地现状 | 第23-24页 |
·城乡用地的近年变化情况 | 第24-29页 |
4 城乡用地需求量预测 | 第29-38页 |
·灰色—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简介 | 第29-31页 |
·相关方法 | 第29-30页 |
·灰色—马尔可夫链方法 | 第30-31页 |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的安义县城乡用地需求量预测 | 第31-34页 |
·运用信息熵原理对需求量预测结果进行评价 | 第34-38页 |
·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 | 第34页 |
·城乡用地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 第34-36页 |
·对预测结果的评价 | 第36-38页 |
5 城乡用地需求量优化配置研究 | 第38-58页 |
·城乡用地需求量在地域上的优化配置 | 第38-41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8-39页 |
·各乡镇城乡用地需求量的优化配置 | 第39-41页 |
·城乡用地需求量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 第41-58页 |
·安义县城乡用地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 | 第41-48页 |
·基于城乡用地空间变化的供需分析——以县城(龙津镇)为例 | 第48-54页 |
·全县城镇用地供需分析 | 第54-58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58-60页 |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存在的几点不足 | 第58页 |
·今后研究的方向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