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对经济联系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创新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第14-15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经济联系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16-24页 |
·区域经济联系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16-17页 |
·空间扩散理论 | 第17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7-18页 |
·区位经济联系的测度指标和方法 | 第18-21页 |
·引力模型测试方法 | 第18-19页 |
·区位商、城市流强度的应用 | 第19-20页 |
·客货流联系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的数据与方法 | 第21-24页 |
·本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第21-2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3章 南昌市与省内10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分析 | 第24-41页 |
·南昌与省内10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 | 第24-26页 |
·从1990年到2007年南昌与省内10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分析 | 第26-33页 |
·2007年南昌与各地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测度 | 第26-27页 |
·1990年到2006年南昌与各地市经济联系强度测度 | 第27-29页 |
·1990年到2006年南昌与省内各地市经济联系强度变化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南昌与各地级市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客运量、货运量的相关性强,与铁路客货运量之间相关性弱 | 第32-33页 |
·南昌与各地市经济联系强度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城市中心性强度对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城市间经济互补性对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城市间的可达性对经济强度影响 | 第37-38页 |
·区域政策对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南昌市经济辐射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41-52页 |
·省会城市南昌与抚州市经济联系的实证分析 | 第41-51页 |
·抚州市的经济概况 | 第41-42页 |
·抚州市、南昌市经济发展的差距与合作基础 | 第42-45页 |
·南昌市和抚州经济联系的现实状态 | 第45-48页 |
·两市进一步加强联系的途径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加强南昌市与各地级市经济联系相关建议 | 第52-56页 |
·加强南昌市辐射源的辐射能力 | 第52-53页 |
·突出省内各地级市发展的特色,提高自身的城市综合实力 | 第53-54页 |
·加强辐射的媒介,发挥南昌与各地市经济的联动性 | 第54页 |
·各地方政府重视与省会城市的经济联系,出台相关区域合作政策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6-58页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本文研究不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