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62页 |
1.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 | 第15-23页 |
·小麦白粉病病原菌 | 第15-18页 |
·小麦白粉病的病害症状 | 第18页 |
·发病条件 | 第18-19页 |
·病害循环 | 第19-20页 |
·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地域分布 | 第20-22页 |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 | 第22-23页 |
2.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分子标记 | 第23-50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来源和染色体定位 | 第23-24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24-43页 |
·小麦SSR 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 第43-48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利用和评价 | 第48-50页 |
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聚合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50-55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第50-51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本策略 | 第51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研究 | 第51-53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注意的一些实际问题 | 第53-54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植物育种中应用较少的原因 | 第54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聚合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54-55页 |
4. 分子设计育种 | 第55-62页 |
第二章 论文设计 | 第62-66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2-63页 |
2. 研究内容 | 第63-64页 |
·抗白粉病基因Pm3b、Pm4b、Pm12、Pm1c、Pm23 的分子标记定位 | 第63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聚合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63页 |
·小麦品系山农2618 的白粉病抗性遗传改良 | 第63-64页 |
3. 技术路线 | 第64-66页 |
·抗白粉病基因Pm3b、Pm4b、Pm12、Pm1c、Pm23 的分子标记 | 第64页 |
·抗性基因聚合群体的筛选(以Pm3b、Pm4b、Pm1c、Pm23 聚合为例) | 第64-65页 |
·小麦品系山农2618 的白粉病抗性遗传改良技术路线 | 第65-66页 |
第三章 抗白粉病基因Pm23 和Pm4b 的分子标记定位及等位性测验 | 第66-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71页 |
·材料 | 第66-67页 |
·白粉病接种鉴定 | 第67-68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68页 |
·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68-70页 |
·PSG(preferred small group,优选小群体)分析 | 第70页 |
·数据分析 | 第70页 |
·所用试剂的配制 | 第70-7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1-79页 |
·普通小麦品系Line 81-7241 所含抗白粉病基因的抗性遗传分析 | 第71-72页 |
·与Pm23 连锁的微卫星标记 | 第72-76页 |
·与Pm4b 连锁的微卫星标记 | 第76-78页 |
·Pm4b 和Pm23 的等位性测验 | 第78-79页 |
3. 讨论 | 第79-87页 |
·Pm23 的染色体定位 | 第79-80页 |
·Pm23:Pm4 位点上新的等位基因 | 第80页 |
·基因定位的方法 | 第80-81页 |
·关于标记Xbarc122 | 第81页 |
·PSG 代替BSA | 第81-82页 |
·Pm4b 的定位 | 第82-87页 |
第四章 抗白粉病基因Pm1c(Pm18)的遗传图谱构建 | 第87-9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8-89页 |
·材料 | 第88页 |
·白粉病接种鉴定 | 第88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88页 |
·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88-8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9-93页 |
·普通小麦品系M1N 所含抗白粉病基因的抗性遗传分析 | 第89页 |
·与Pm1c 连锁的微卫星标记 | 第89-93页 |
3. 讨论 | 第93-96页 |
·Pm1c 的染色体定位 | 第93-94页 |
·Pm1c 的来源及可能的染色体片段渗入和重排 | 第94-95页 |
·Pm1c 区段的重组和交换 | 第95-96页 |
第五章 抗白粉病基因Pm3b、Pm12 的SSR 分子标记研究 | 第96-10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7-98页 |
·材料 | 第97-98页 |
·白粉病接种鉴定 | 第98页 |
·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9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2页 |
·普通小麦Chul/8*Cc 和Pm12 品系所含抗白粉病基因的抗性遗传分析 | 第98-99页 |
·与Pm3b 连锁的微卫星标记 | 第99-100页 |
·与Pm12 连锁的微卫星标记 | 第100-102页 |
3. 讨论 | 第102-104页 |
·关于近等基因系材料Chul/8*Cc(C115887) | 第102页 |
·关于标记Xpsp2999 | 第102-103页 |
·Pm12 的分子标记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聚合与聚合体筛选 | 第104-11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5页 |
·实验材料及聚合杂交方式 | 第104-105页 |
·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10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11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品系)的农艺性状 | 第105-107页 |
·Pm3b 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07-108页 |
·Pm12 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08-109页 |
·Pm1c 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09-110页 |
·标记Xbarc122 和Xgwm356 对Pm4b 和Pm23 的辅助选择 | 第110-111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的筛选 | 第111页 |
3. 讨论 | 第111-112页 |
第七章 小麦品系山农2618 的白粉病抗性遗传改良 | 第112-11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3-115页 |
·材料 | 第113页 |
·白粉病接种鉴定 | 第113页 |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电泳分析 | 第113-115页 |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AS-PCR 检测 | 第11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5-117页 |
·种质系山农2618 的性状特点 | 第115页 |
·山农2618 与Pm23 回交后代的PCR 检测 | 第115-116页 |
·SDS-PAGE 鉴定结果 | 第116-117页 |
·优质亚基5+10 的AS-PCR 辅助选择 | 第117页 |
3. 讨论 | 第117-119页 |
·关于小麦品系山农2618 的白粉病抗性遗传改良 | 第117-118页 |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AS-PCR 分析与SDS-PAGE 鉴定 | 第118-119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创新之处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