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论题背景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14页 |
传统广告瓶颈凸现,新广告取向创造出路 | 第8-9页 |
一、传统广告自身层面 | 第9-10页 |
二、媒介层面 | 第10-12页 |
1、传统广告call for action的能力走向式微 | 第10-11页 |
2、传统广告政策受限 | 第11页 |
3、传统广告受新技术威胁 | 第11-12页 |
三、广告主层面 | 第12-13页 |
1、传统广告投入成本巨大,广告效果受到质疑 | 第12-13页 |
2、传播渠道急需多元 | 第13页 |
四、受众层面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一、置入式广告在国外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二、置入式广告在国内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层面探究 | 第17-36页 |
第一节 置入式广告的内涵界定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置入式广告的现代心理依据 | 第19-23页 |
一、注意力 | 第19-21页 |
二、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三、内化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置入式广告的发展脉络 | 第23-26页 |
一、国外发展 | 第23-25页 |
二、国内发展 | 第25-26页 |
第四节 置入式广告发展的必然性 | 第26-36页 |
一、从广告本身的角度分析 | 第26-27页 |
二、从媒介环境角度分析 | 第27-30页 |
1、新技术发展为置入式广告创造契机 | 第27-28页 |
2、新媒体资源为置入式广告提供广阔空间 | 第28-30页 |
三、从政策角度分析 | 第30-32页 |
1、对广告内容的限制 | 第30-31页 |
2、对广告媒体的限制 | 第31-32页 |
四、从广告主角度分析 | 第32-34页 |
1、营销传播战升级 | 第32-33页 |
2、广告价格博弈 | 第33-34页 |
五、从受众角度分析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应用层面探究 | 第36-56页 |
第一节 置入式广告的运作类型 | 第36-48页 |
一、置入类型 | 第36-42页 |
1、听觉置入(Audio Only,AUD) | 第36-37页 |
2、视觉置入(Visual Only,VIS) | 第37-39页 |
3、整合听觉与视觉置入(Audio with Visual,AV) | 第39-42页 |
二、新媒体置入 | 第42-48页 |
1、互联网置入 | 第42-44页 |
2、游戏置入 | 第44-46页 |
3、MV置入 | 第46-47页 |
4、印刷媒体中置入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置入式广告的操作策略 | 第48-51页 |
一、置入的形式:自然、匹配 | 第48-50页 |
二、置入的度量:适量、有度 | 第50页 |
三、置入的渠道:多元、整合 | 第50-51页 |
第三节 置入式广告的优势和劣势 | 第51-56页 |
一、优势 | 第51-55页 |
1、置入式广告接触受众数量庞大 | 第51-52页 |
2、置入式广告受众接触质量高 | 第52-53页 |
3、置入式广告受众行为认可高 | 第53页 |
4、传播成本较之传统媒体实惠 | 第53-54页 |
5、传播效果较之传统媒体理想 | 第54-55页 |
二、劣势 | 第55-56页 |
1、品牌适用范围有限 | 第55页 |
2、说服方式受限 | 第55页 |
3、置入容量有限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置入式广告的批判和省思 | 第56-59页 |
一、效果难以衡量 | 第56-57页 |
二、收费难以标准化 | 第57-58页 |
三、法律规范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置入式广告的前景 | 第59-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