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E研究所“军转民”战略研究
论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的贡献与不足 | 第13-14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3页 |
·贡献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论文相关基本理论 | 第14-19页 |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4-16页 |
·战略管理的内容 | 第14-15页 |
·战略的组成 | 第15页 |
·战略重点 | 第15-16页 |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16-17页 |
·现代制度理论 | 第17-18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18-19页 |
3 NVE研究所“军转民”战略背景分析 | 第19-26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含义 | 第19-21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特点 | 第21-24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政治目的性 | 第21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产业性 | 第21-22页 |
·国防科技工业买方市场的唯一性和国家行为性 | 第22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高风险性 | 第22-23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准公共产业性 | 第23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两用性 | 第23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需求波动性 | 第23-24页 |
·NVE研究所的现状和军民结合方向的探索 | 第24-26页 |
·NVE研究所现状 | 第24页 |
·NVE研究所在军民结合方向的探索 | 第24-26页 |
4 NVE研究所民品工作现状及分析 | 第26-37页 |
·民品工作的概念及系统特性 | 第26-28页 |
·发展阶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2页 |
·民品工作的发展阶段 | 第28-29页 |
·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 第29-32页 |
·民品工作的特征及对军与民关系的认识 | 第32-33页 |
·NVE研究所民品工作的特征 | 第32-33页 |
·对军与民关系的认识 | 第33页 |
·民品竞争战略的环境分析 | 第33-37页 |
·NVE研究所民品竞争战略环境的构成要素 | 第33-36页 |
·产业结构分析 | 第36页 |
·环境优─劣势分析 | 第36-37页 |
5 NVE研究所军转民几种可能的战略选择 | 第37-50页 |
·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战略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37-44页 |
·美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一体化发展 | 第37-39页 |
·日本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发展 | 第39-40页 |
·俄罗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关系的调整 | 第40-41页 |
·以色列国防科技工业以军带民的经验 | 第41-42页 |
·寓军于民的主要启示和借鉴 | 第42-44页 |
·NVE研究所进行军转民的几种可能的战略选择 | 第44-50页 |
·转产 | 第44-45页 |
·建立联合集团 | 第45-47页 |
·技术转让与技术服务 | 第47-50页 |
6 NVE研究所民品发展战略实施 | 第50-61页 |
·建立联合集团的实施绩效评价 | 第50-55页 |
·绩效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 第50-51页 |
·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 第51-54页 |
·评价分析 | 第54-55页 |
·NVE研究所军转民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措施 | 第55-61页 |
·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第55-56页 |
·实施军民品分线经营 | 第56页 |
·调整结构,加快民品发展 | 第56-57页 |
·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利用政策 | 第57-58页 |
·建立公司技术创新体系 | 第58页 |
·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 第58-60页 |
·构筑特色文化 | 第60-61页 |
7 结论 | 第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详细摘要 | 第64-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