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bXML的CPFR模型构建与实现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CPFR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ebXML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2 相关研究和理论基础 | 第19-32页 |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2页 |
·基于ebXML的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1页 |
·关于CPFR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21-22页 |
·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供应链的定义 | 第22页 |
·供应链的节点、长度和体积 | 第22页 |
·供应链的特征 | 第22-23页 |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 第23-24页 |
·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 第24页 |
·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理论 | 第24-29页 |
·标识代码 | 第25-26页 |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 | 第26-28页 |
·电子数据交换(EDI) | 第28页 |
·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 | 第28-29页 |
·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和影响 | 第29-31页 |
·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网络组织的影响 | 第30页 |
·信息技术对生产和物流的影响 | 第30页 |
·信息技术对消费者信息获取的影响 | 第30-31页 |
·信息技术对企业协同合作的影响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EDI在供应链补货过程中的应用 | 第32-45页 |
·供应链补货问题 | 第32-33页 |
·电子数据交换的发展和应用 | 第33-37页 |
·EDI产生背景 | 第33页 |
·EDI的标准体系 | 第33-35页 |
·EDI的主要作用 | 第35页 |
·EDI报文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 第35-37页 |
·基于EDI的连续补货实现 | 第37-41页 |
·VMI的补货流程 | 第37-38页 |
·基于EDI的连续补货标准 | 第38-41页 |
·连续补货与电子交换技术的新发展 | 第41-44页 |
·连续补货与CPFR | 第41-42页 |
·电子交换技术的新发展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供应链企业CPFR模型建立 | 第45-66页 |
·企业实施CPFR的必要性 | 第45-48页 |
·CPFR原理简介 | 第45页 |
·CPFR对于供应链的价值 | 第45-47页 |
·CPFR带给供销双方的利益 | 第47-48页 |
·建立CPFR模型 | 第48-62页 |
·CPFR原理模型 | 第48-50页 |
·CPFR结构模型 | 第50-51页 |
·CPFR业务模型 | 第51-55页 |
·CPFR数据模型 | 第55-62页 |
·供应链企业实施CPFR的关键因素 | 第62-64页 |
·选择适当的贸易合作伙伴 | 第62-63页 |
·以"双赢"态度、坚持责任指引贸易伙伴关系 | 第63页 |
·制定统一流程,维护行业标准 | 第63页 |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 | 第63页 |
·利用高效信息技术,构建利润分配体系 | 第63-64页 |
·推动企业文化变迁,适应CPFR需求 | 第64页 |
·高效CPFR实施与信息交换技术 | 第64-65页 |
·高效CPFR实施对信息交换技术的要求 | 第64-65页 |
·ebXML对于CPFR实施的价值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基于ebXML的CPFR实施 | 第66-81页 |
·CPFR中的关键数据流 | 第66-68页 |
·销售商的pos数据 | 第66-67页 |
·贸易伙伴的例外准则 | 第67-68页 |
·贸易伙伴的支持数据 | 第68页 |
·CPFR中ebXML的使用 | 第68-72页 |
·ebXML在企业间达成前端协议中的使用 | 第68-70页 |
·ebXML在企业形成联合业务计划中的应用 | 第70页 |
·ebXML在供应链企业协同预测中的应用 | 第70-72页 |
·ebXML在供应链企业协同补货中的应用 | 第72页 |
·企业实施基于ebXML的CPFR必要准备步骤 | 第72-79页 |
·企业内外部准备 | 第73-76页 |
·企业注册 | 第76-77页 |
·贸易伙伴间发现和检索 | 第77-78页 |
·达成合作方案协议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81-82页 |
·后续工作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