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希尔斯的高等教育思想述评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3页 |
一、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7-11页 |
(一) 希尔斯的著述 | 第7-9页 |
(二) 研究希尔斯的文献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文献的不足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希尔斯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 第13-19页 |
一、个人生平 | 第13-14页 |
二、学术兴趣及成就 | 第14-15页 |
三、希尔斯关于“传统”的理论 | 第15-17页 |
四、《学术的秩序》——希尔斯大学思想的汇集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希尔斯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学术渊源 | 第19-38页 |
一、历史背景 | 第19-20页 |
二、大学的真理使命 | 第20-23页 |
(一) 传统使命 | 第20页 |
(二) 挑战与坚守 | 第20-23页 |
三、学者的学术职业 | 第23-26页 |
(一) 以学术为业 | 第24-25页 |
(二) 集体的自觉意识 | 第25-26页 |
四、“孤寂”与“自由” | 第26-32页 |
(一) 自由之路 | 第26页 |
(二) 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 | 第26-27页 |
(三) 大学与政府 | 第27-30页 |
(四) 学术自由 | 第30-32页 |
五、关注学术政策 | 第32-38页 |
(一) 学术聘任的标准 | 第33-34页 |
(二) 终身任用制 | 第34-36页 |
(三) 学术评价的秘密性和匿名性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希尔斯高等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 | 第38-46页 |
一、大学与传统 | 第38-40页 |
二、传统的断裂 | 第40-42页 |
三、坚守传统 | 第42-43页 |
四、超越传统 | 第43-4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