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DCS 控制网络概述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1页 |
·论文组织 | 第11-13页 |
第二章 DCS 与 AS-I 总线网络概述 | 第13-20页 |
·AS-I 总线及网络介绍 | 第13-15页 |
·AS-I 总线主要技术简介 | 第13-14页 |
·AS-I 总线网络组成和结构 | 第14-15页 |
·AS-I 总线网络系统的特点 | 第15页 |
·DCS 网络系统介绍 | 第15-20页 |
·DCS 网络系统的组成 | 第15-17页 |
·DCS 网络组件功能 | 第17-18页 |
·DCS 网络拓扑结构 | 第18页 |
·DCS 网络系统的特点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横河DCS 与AS-I 总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 第20-43页 |
·基于AS-I 总线的DCS 网络系统概述 | 第20-21页 |
·网络系统结构和功能 | 第20-21页 |
·数据通讯方法 | 第21页 |
·AS-I 总线通信过程 | 第21-28页 |
·传输系统 | 第22页 |
·信号调制过程 | 第22-23页 |
·电源和数据解耦 | 第23-25页 |
·访问方式和数据报文 | 第25-27页 |
·传输检测与故障 | 第27-28页 |
·AS-I 总线接口服务 | 第28页 |
·横河DCS 实时控制网(Vnet/IP) | 第28-34页 |
·横河DCS 通信协议 | 第29页 |
·Vnet/IP 通信分类 | 第29-30页 |
·Vnet/IP 网络拓扑及带宽 | 第30-31页 |
·Vnet/IP 冗余技术 | 第31页 |
·Vnet/IP 地址分配规则 | 第31-32页 |
·Vnet/IP 时钟同步 | 第32-34页 |
·AS-I 总线与DCS 网络通信协议 | 第34-43页 |
·Modbus TCP 协议 OSI 模型 | 第35-36页 |
·Modbus TCP 协议结构 | 第36-37页 |
·Modbus TCP 数据帧 | 第37-38页 |
·Modbus TCP 功能代码 | 第38-40页 |
·Modbus TCP 数据帧封装 | 第40页 |
·Modbus 存储器映射 | 第40-41页 |
·Modbus TCP 响应时延 | 第41页 |
·Modbus TCP 性能特点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横河DCS 与AS-I 总线通信网络设计 | 第43-58页 |
·控制要求及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43-46页 |
·系统的组成 | 第44-45页 |
·系统的信号流程 | 第45-46页 |
·网络系统硬件配置 | 第46-50页 |
·控制站配置 | 第47页 |
·操作站和工程师站配置 | 第47-48页 |
·通信网络设计 | 第48-50页 |
·网络系统软件的实现 | 第50-57页 |
·准备阶段 | 第50-51页 |
·托管型交换机 L2SW 设置 | 第51-52页 |
·配置NIC | 第52-54页 |
·ALE111 与 AS-I 主站 I/O 映象及编址 | 第54-55页 |
·ALE111 接口应用软件组态 | 第55-57页 |
·网络系统的实现过程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网络性能测试与评估 | 第58-67页 |
·测试评估指标 | 第58页 |
·测试设备及仪器准备 | 第58页 |
·测试评估的过程、结果及分析 | 第58-66页 |
·操作站CPU 占用率 | 第59-61页 |
·控制站CPU 空闲时间百分比评估 | 第61-63页 |
·Vnet/IP 网络总线负荷计算与性能评估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7-69页 |
·工作总结 | 第67页 |
·不足及改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