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民政和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法令论文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0页
一、弱势群体的基本理论第10-19页
 (一) 弱势群体的含义第10-11页
 (二) 弱势群体的构成第11-13页
  1. 生理原因形成的弱势群体第11-12页
  2. 社会和经济原因形成的弱势群体第12页
  3. 自然原因形成的弱势群体第12-13页
 (三) 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第13-14页
  1. 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第13页
  2. 文化素质的低水平性第13页
  3. 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第13-14页
  4. 政治参与的边缘性第14页
  5. 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性第14页
 (四) 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第14-16页
  1. 体制改革不可免第14-15页
  2. 社会结构不衡等第15页
  3. 制度设计不合理第15-16页
  4. 自身条件不适应第16页
 (五) 弱势群体应受重点保护的权利第16-19页
  1. 生存权第16-17页
  2. 劳动权第17页
  3. 受教育权第17页
  4. 法律援助权第17-18页
  5. 政治参与权第18-19页
二、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价值分析第19-26页
 (一) 法理价值——实现法律实质正义第19-20页
 (二) 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20-23页
  1.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第21页
  2. 有利于促进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第21-22页
  3. 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化、法治化进程第22页
  4. 有利于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第22-23页
 (三) 政治价值——政府存在的合法基础第23-24页
 (四) 人文价值——人类自身的普遍关照第24-26页
三、我国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现状第26-35页
 (一) 我国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取得的成绩第26-31页
  1. 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立法不断增加第26-29页
  2. 弱势群体权利司法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第29-30页
  3. 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执法效果比较明显第30-31页
 (二) 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1. 受保护的弱势群体范围较狭窄第31页
  2. 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第31-32页
  3. 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法规执行不够有力第32页
  4. 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援助不到位第32-33页
  5. 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第33页
  6. 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安排存在缺陷第33-35页
四、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理念更新与制度完善第35-46页
 (一) 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理念应当更新第35-36页
  1. 公平理念第35页
  2. 良法理念第35-36页
  3. 特殊保护理念第36页
  4. 以人为本理念第36页
 (二) 健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基本法律体系第36-37页
  1. 明确宪法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核心地位第36-37页
  2. 制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基本法第37页
  3. 继续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单行法第37页
 (三) 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第37-39页
  1. 构建立体式的社会保障体系第38页
  2. 健全“富人”完税制度第38-39页
 (四) 健全促进弱势群体能力发展的法律制度第39-41页
  1.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保障制度第39-40页
  2. 弱势群体就业指导和服务制度第40页
  3. 弱势群体成人职业培训制度第40-41页
  4. 劳动力自由流动与户籍制度第41页
 (五) 完善促进弱势群体权利实现的司法救助制度第41-43页
  1. 违法审查机制第41-42页
  2. 侵权惩处机制第42页
  3. 法律援助制度第42-43页
 (六) 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诉求表达法律制度第43-46页
  1. 结社制度第43-44页
  2. 信访制度第44页
  3. 政治参与制度第44-45页
  4.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7-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指导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下一篇:试论行政指导在卫生行政执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