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其他材料论文

掺杂改性锰铜基氮化物负热膨胀材料低温热物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及表征方法第10-12页
     ·材料的热膨胀性能第10-12页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第12页
   ·负热膨胀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2-20页
     ·负热膨胀材料第12-13页
     ·负热膨胀材料的发展状况第13-14页
     ·负热膨胀材料的负热膨胀机理第14-20页
   ·负热膨胀材料研究的新进展第20-22页
     ·锗掺杂锰铜基氮化物负热膨胀材料第20-21页
     ·锗掺杂锰铜基氮化物宽温区负热膨胀行为的机理第21-22页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案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6页
第二章 材料制备及性能测试方法第26-45页
   ·材料制备第26-30页
     ·Mn_2N 制备第26-27页
     ·掺杂锰氮化物制备第27-28页
     ·等离子有机聚合表面改性处理第28-30页
     ·负热膨胀材料/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第30页
   ·材料性能表征方法第30-41页
     ·热膨胀系数测试第30-36页
     ·磁化率测试第36-37页
     ·比热测试第37-39页
     ·电导率测试第39页
     ·热导率测试第39-41页
   ·主要试剂和通用仪器设备第41-42页
     ·主要试剂第41页
     ·通用仪器设备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第三章 低温区负热膨胀材料设计第45-53页
   ·反钙钛矿结构锰氮化物第45-48页
   ·低温区掺杂锰氮化物负热膨胀材料设计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第四章 掺杂锰铜基氮化物热膨胀性能第53-74页
   ·Ge、C 元素共掺Mn_3(Cu_(0.6)Ge_(0.4))N_(1-x_C_x 热膨胀性能第53-56页
     ·Mn_3(Cu_(0.6)Ge_(0.4))N_(1-x)C_x 材料相结构第53-54页
     ·Mn_3(Cu_(0.6)Ge_(0.4))N_(1-x)C_x 热膨胀性能第54-56页
   ·Ge、Ag 元素共掺Mn_3(Cu_(0.8-x)Ag_xGe_(0.2))N 热膨胀性能第56-58页
     ·Mn_3(Cu_(0.8-x)Ag_xGe_(0.2))N 材料相结构第56-57页
     ·Mn_3(Cu_(0.8-x)Ag_xGe_(0.2))N 热膨胀性能第57-58页
   ·Ge、Ni 元素共掺Mn_3(Cu_(0.6-x)Ni_xGe_(0.4))N 热膨胀性能第58-60页
     ·Mn_3(Cu_(0.6-x)Ni_xGe_(0.4))N 材料相结构第58-59页
     ·Mn_3(Cu_(0.6-x)Ni_xGe_(0.4))N 热膨胀性能第59-60页
   ·Ge、Si 元素共掺锰铜基氮化物热膨胀性能及其它物理性能第60-70页
     ·Mn_3(Cu_(0.6)Si_xGe_(0.4-x))N 材料相结构第60-61页
     ·Mn_3(Cu_(0.6)Si_xGe_(0.4-x))N 热膨胀性能第61-65页
     ·Mn_3(Cu_(0.5)Si_xGe_(0.5-x))N 材料相结构第65-66页
     ·Mn_3(Cu_(0.5)Si_xGe_(0.5-x))N 热膨胀性能第66-67页
     ·Mn_3(Cu_(0.6)Si_xGe_(0.4-x))N 材料的其它物理性能第67-70页
   ·本章小节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第五章 掺杂锰铜基氮化物宽温区负热膨胀行为的机理第74-93页
   ·概述第74-76页
     ·材料的热膨胀与负热膨胀第74页
     ·磁性材料的负热膨胀性能第74-76页
     ·本章的研究思路和内容第76页
   ·Mn_3(Cu_(0.6)Si_(0.15)Ge_(0.25))N 样品晶体结构分析第76-78页
     ·X 射线粉末衍射实验原理及方法第76-77页
     ·变温原位X 射线粉末衍射实验数据及分析第77-78页
   ·Mn_3(Cu_(0.6)Si_xGe_(0.4-x))N 材料的磁性能第78-87页
     ·Mn_3(Cu_(0.6)Si_xGe_(0.4-x))N 磁化率数据及分析第78-85页
     ·Mn_3(Cu_(0.6)Si_xGe_(0.4-x))N 比热数据分析第85-87页
   ·Mn_3(Cu_(0.6)Si_xGe_(0.4-x))N 磁相变类型转变原因第87-89页
   ·Mn_3(Cu_(0.6)Si_xGe_(0.4-x))N 宽负热膨胀温区行为的原因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第六章 负热膨胀材料在低温工程中的应用初探第93-110页
   ·概述第93-96页
     ·环氧树脂简介及环氧树脂改性第94-95页
     ·等离子聚合纳米材料表面改性第95-96页
     ·本章的研究思路和内容第96页
   ·实验材料第96-97页
     ·Mn_3(Cu_(0.6)Si_(0.15)Ge_(0.25))N 负热膨胀材料第96-97页
     ·环氧树脂第97页
   ·实验步骤及参数第97-99页
     ·Mn_3(Cu_(0.6)Si_(0.15)Ge_(0.25))N 纳米颗粒制备第97-98页
     ·Mn_3(Cu_(0.6)Si_(0.15)Ge_(0.25))N 纳米颗粒等离子聚合表面改性第98页
     ·Mn_3(Cu_(0.6)Si_(0.15)Ge_(0.25))/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第98-99页
   ·测试和表征方法第9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9-106页
     ·Mn_3(Cu_(0.6)Si_(0.15)Ge_(0.25))N 和纯环氧树脂热膨胀性能及热导率第99-101页
     ·Mn_3(Cu_(0.6)Si_(0.15)Ge_(0.25))N 纳米颗粒等离子表面修饰前后的情况第101-102页
     ·Mn_3(Cu_(0.6)Si_(0.15)Ge_(0.25))N 对环氧树脂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第102-105页
     ·Mn_3(Cu_(0.6)Si_(0.15)Ge_(0.25))N/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导率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10-113页
   ·结论第110-112页
   ·主要创新性成果及其意义第112-1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113-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机氧化物介孔材料的自组装构筑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具有特殊浸润性的二氧化硅功能表面的制备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