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53页 |
·防雾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防雾的原理 | 第10-11页 |
·防雾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疏水性防雾方法 | 第11-13页 |
·亲水性防雾方法 | 第13-19页 |
·减反射薄膜简介及其原理 | 第19-24页 |
·减反射薄膜简介 | 第19-21页 |
·减反射薄膜的减反射原理 | 第21-24页 |
·固体表面的浸润性研究 | 第24-33页 |
·浸润性基本理论介绍 | 第24-31页 |
·理想光滑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 第24-25页 |
·非理想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 第25-27页 |
·非理想表面的动态浸润性行为 | 第27-29页 |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 第29-31页 |
·具有特殊浸润性的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31-33页 |
·层状自组装方法简介 | 第33-36页 |
·基底的处理 | 第34-35页 |
·层状交替沉积技术的成膜推动力 | 第35-36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53页 |
第二章 具有阶层粗糙结构的超亲水防雾表面的制备 | 第53-67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9页 |
·主要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实验步骤 | 第55-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形貌表征 | 第59-60页 |
·超亲水性能 | 第60-61页 |
·防雾性能 | 第61-62页 |
·机理解析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三章 用层状自组装方法制备超亲水防雾的二氧化硅空心球涂层 | 第67-86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2页 |
·主要化学试剂和表征仪器 | 第68-70页 |
·实验步骤 | 第70-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7页 |
·形貌表征 | 第72-76页 |
·机理解析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第四章 用层状自组装方法制备超亲水增透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涂层 | 第86-99页 |
·实验部分 | 第87-88页 |
·主要化学试剂和表征仪器 | 第87-88页 |
·涂层制备方法 | 第8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8-96页 |
·涂层的表面形貌表征 | 第88-90页 |
·涂层的透光率研究 | 第90-94页 |
·涂层的超亲水性能研究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五章 一步水热法制备具有微-纳粗糙结构的超亲/疏水薄膜 | 第99-115页 |
·实验部分 | 第100-101页 |
·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100页 |
·表面的疏水化处理 | 第100-101页 |
·表征方法 | 第10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10页 |
·表面形貌和表面润湿性研究 | 第101-102页 |
·表面粗糙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102-105页 |
·水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105-110页 |
·结论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5-117页 |
发表论文和专利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