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3页 |
·试验材料 | 第13-15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13-1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4-15页 |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试验方法 | 第15-22页 |
·小鼠乳腺炎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优得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诱发小鼠实验性乳腺炎的疗效研究 | 第16页 |
·H.E 染色法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 | 第16-18页 |
·甲苯胺蓝染色检测乳腺内肥大细胞 | 第18页 |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3-硝基酪氨酸 | 第18-19页 |
·ELISA 测定乳腺组织中TNF-α的含量 | 第19-20页 |
·ELISA 测定乳腺组织中IFN-γ的含量 | 第20-21页 |
·ELISA 测定乳腺组织中IL-4 的含量 | 第21-22页 |
·统计处理 | 第22-23页 |
3 结果 | 第23-32页 |
·小鼠乳腺炎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乳腺炎判定标准 | 第23页 |
·临床症状 | 第23页 |
·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及组织学观察 | 第23页 |
·乳腺组织感染程度比较 | 第23-24页 |
·优得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诱发小鼠乳腺炎的治疗作用 | 第24-32页 |
·临床症状 | 第24页 |
·乳腺组织感染程度的比较 | 第24-25页 |
·乳腺病理变化及组织学观察 | 第25页 |
·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 第25-27页 |
·乳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特点 | 第27页 |
·乳腺组织中3-硝基酪氨酸的分布特点 | 第27-28页 |
·乳腺组织中TNF-α含量变化 | 第28-29页 |
·乳腺组织中INF-γ含量变化 | 第29-30页 |
·乳腺组织中IL-4 含量变化 | 第30-32页 |
4 讨论 | 第32-38页 |
·奶牛乳腺炎病原特点 | 第32页 |
·小鼠乳腺炎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32-33页 |
·接菌剂量的确定 | 第33页 |
·小鼠发生实验性乳腺炎时全身反应、乳腺组织和主要炎症指标的变化 | 第33-34页 |
·优得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小鼠乳腺炎的治疗作用 | 第34-38页 |
·对乳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抑菌作用 | 第34页 |
·对乳腺组织肥大细胞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对乳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 3-硝基酪氨酸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乳腺组织中 TNF-α,IFN-γ,IL-4 水平的影响 | 第36-38页 |
5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