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5-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28页 |
| ·DCPD 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0-11页 |
| ·DCPD 的ROMP 机理及经典催化体系 | 第11-22页 |
| ·双环戊二烯聚合机理 | 第11-16页 |
| ·双环戊二烯聚合反应催化体系 | 第16-22页 |
| ·有机膦配位化合物研究进展 | 第22页 |
| ·高分子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 ·纳米复合材料 | 第23-24页 |
| ·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 ·PDCPD 成型工艺研究 | 第25-26页 |
| ·反应注射成型法 | 第25-26页 |
| ·其他成型方法 | 第26页 |
| ·PDCPD 的应用研究 | 第2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8-74页 |
|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 ·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 ·试剂的纯化及处理 | 第29-30页 |
| ·甲苯的精制 | 第29页 |
| ·有机蒙脱土的预处理 | 第29页 |
| ·DCPD 单体的纯化及液化处理 | 第29-30页 |
| ·丙酮的提纯 | 第30页 |
| ·芳基膦的提纯 | 第30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 ·OPPh_3/WCl_6 配位物的制备 | 第30-31页 |
| ·PPh_3/WC1_6 配位物的制备 | 第31页 |
| ·W0_2C1_2.2(OPPh_3)配位物的制备 | 第31页 |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1-32页 |
| ·配位物催化剂的性能 | 第32页 |
| ·配位物催化剂的活性 | 第32页 |
| ·配位物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32页 |
| ·MMT 负载催化剂 | 第32页 |
| ·DCPD 聚合物的转化率 | 第32页 |
| ·拟RIM 制备PDCPD/MMT 纳米复合材料 | 第32-33页 |
| ·催化剂及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33-34页 |
|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34-36页 |
| ·拉伸性能 | 第34页 |
| ·弯曲性能 | 第34页 |
| ·硬度 | 第34-35页 |
| ·冲击强度 | 第35-36页 |
| 第3章 催化剂的表征及活性测试 | 第36页 |
| ·催化剂的IR 表征 | 第36-38页 |
| ·OPPh_3/WCl_6 配位物的IR 表征 | 第36-37页 |
| ·PPh_3/WC1_6 配位物的IR 表征 | 第37页 |
| ·W0_2C1_2.2(OPPh_3)配位物的IR 表征 | 第37-38页 |
| ·MMT 负载催化剂XRD 表征 | 第38-45页 |
| ·二氯甲烷中MMT 负载OPPh_3/WCl_6 催化剂 | 第38-39页 |
| ·二氯甲烷中MMT 负载PPh_3/WC1_6 催化剂 | 第39-40页 |
| ·甲苯中MMT 负载OPPh_3/WCl_6 催化剂 | 第40页 |
| ·甲苯中MMT 负载PPh_3/WC1_6 催化剂 | 第40-41页 |
| ·丙酮中MMT 负载OPPh_3/WCl_6 催化剂 | 第41-42页 |
| ·盐酸中MMT 负载PPh3/WC16 催化剂 | 第42页 |
| ·二氯甲烷中MMT 负载OPPh_3/WCl_6 催化剂 | 第42-43页 |
| ·不同溶剂中MMT 负载OPPh_3/WCl_6 催化剂对比 | 第43-44页 |
| ·不同溶剂中MMT 负载PPh_3/WC1_6 催化剂对比 | 第44-45页 |
| ·不同质量MMT 负载催化剂的XRD 表征 | 第45-48页 |
| ·MMT 负载OPPh_3/WCl_6 配位物 | 第45-46页 |
| ·MMT 负载PPh_3/WC16 配位物 | 第46-47页 |
| ·MMT 负载W0_2C12.2(OPPh3)配位物 | 第47-48页 |
| ·MMT 负载不同种类催化剂的XRD 表征 | 第48-52页 |
| ·催化剂的活性 | 第52-69页 |
| ·OPPh_3/WCl_6 体系 | 第52-56页 |
| ·PPh_3/WC1_6 体系 | 第56-60页 |
| ·W0_2C1_2.2(OPPh3)体系 | 第60-64页 |
|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64-65页 |
| ·各个催化体系活性测试对比 | 第65-69页 |
| ·聚合物的转化率 | 第69-74页 |
| 第4章 PDCPD/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74-94页 |
| ·PDCPD/MMT 纳米复合材料XRD 分析 | 第74页 |
| ·三种催化体系PDCPD/MMT 复合材料的XRD 表征 | 第74-76页 |
| ·PDCPD/MMT 的拉伸强度 | 第76-80页 |
| ·OPPh_3/WCl_6 催化体系 | 第76-77页 |
| ·PPh_3/WC1-6 催化体系 | 第77-78页 |
| ·W0_2C1_2.2(OPPh_3)催化体系 | 第78-79页 |
| ·各个催化体系拉伸强度对比 | 第79-80页 |
| ·PDCPD/MMT 的弯曲强度 | 第80-84页 |
| ·OPPh_3/WCl_6 催化体系 | 第80-81页 |
| ·PPh_3/WC1_6 催化体系 | 第81-82页 |
| ·W0_2C1_2.2(OPPh_3)催化体系 | 第82-83页 |
| ·各个催化体系弯曲强度对比 | 第83-84页 |
| ·PDCPD/MMT 纳米复合材料硬度 | 第84-89页 |
| ·OPPh_3/WCl_6 催化体系 | 第84-85页 |
| ·PPh_3/WCl_6 催化体系 | 第85-86页 |
| ·W0_2Cl_2.2(OPPh_3)催化体系 | 第86-87页 |
| ·264/WC1_6 催化体系 | 第87-88页 |
| ·各个催化体系硬度对比 | 第88-89页 |
| ·PDCPD/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 第89-94页 |
| ·OPPh_3/WCl_6 催化体系 | 第89-90页 |
| ·PPh_3/WCl_6 催化体系 | 第90-91页 |
| ·W0_2C1_2.2(OPPh_3)催化体系 | 第91-92页 |
| ·各个催化体系冲击强度对比 | 第92-94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94-95页 |
| 创新点 | 第94页 |
| 研究展望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