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目录 | 第16-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41页 |
·植物对镉的吸收、转移和积累 | 第20-28页 |
·根系对镉的吸收 | 第20-22页 |
·镉进入根细胞的途径 | 第20-21页 |
·环境因素对镉吸收的影响 | 第21-22页 |
·镉在植物体内的转移 | 第22-28页 |
·根系细胞对镉的吸收固定 | 第22-26页 |
·镉向地上部运输 | 第26-28页 |
·大、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锌、镉的转移与积累 | 第28-32页 |
·锌再转移进入大、小麦籽粒及其影响因子 | 第29-30页 |
·湿度、芒对Zn再转移、积累的影响 | 第29页 |
·微量元素对Zn再转移、积累的影响 | 第29-30页 |
·蔗糖对Zn再转移、分布的影响 | 第30页 |
·溶液中Zn浓度对Zn吸收、转移的影响 | 第30页 |
·镉在大、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的转移和积累 | 第30-32页 |
·镉再转移进入大、小麦发育籽粒途径 | 第30-31页 |
·影响籽粒镉积累的因素 | 第31-32页 |
·镉对植物的毒害效应及植物抗氧化系统 | 第32-35页 |
·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32页 |
·镉对植物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 第32-33页 |
·镉对植物亚细胞结构影响 | 第33页 |
·镉引起植物氧化胁迫 | 第33-34页 |
·植物抗氧化系统对镉胁迫的应答 | 第34-35页 |
·NO与植物抗逆性 | 第35-38页 |
·NO与植物胁迫反应 | 第35-37页 |
·植物体内NO合成及其信号转导 | 第37-38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8-3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9-41页 |
第二章 大麦耐镉与籽粒低镉积累基因型筛选 | 第41-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3页 |
·试验设计 | 第42-43页 |
·不同耐镉性大麦基因型的筛选 | 第42-43页 |
·大麦籽粒低镉积累基因型的筛选 | 第43页 |
·数据统计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耐性基因型筛选结果 | 第43-46页 |
·初次筛选结果 | 第43-44页 |
·二次筛选结果 | 第44-46页 |
·籽粒低镉积累基因型筛选结果 | 第46-50页 |
·籽粒镉含量 | 第46-49页 |
·微量元素含量 | 第49-50页 |
·镉与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 | 第50页 |
3 讨论 | 第50-53页 |
第三章 大麦籽粒成熟期镉的转运与积累及环境因子的影响 | 第53-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大麦植株材料准备与穗培养条件 | 第54页 |
·试验设计 | 第54-55页 |
·分析测定方法及统计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镉的吸收、分配与积累动力学 | 第55-58页 |
·空气相对湿度对镉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 第58-59页 |
·去芒和茎环割对镉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59-61页 |
·培养液不同蔗糖浓度对镉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61-62页 |
·Zn对镉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62页 |
·讨论 | 第62-65页 |
第四章 大麦籽粒成熟期镉转运与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 第65-7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大麦植株材料准备与穗培养条件 | 第65页 |
·试验设计 | 第65-66页 |
·分析测定方法及统计 | 第66页 |
·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大麦籽粒发育期镉吸收、分配的基因型差异 | 第66-67页 |
·环境湿度对离体穗镉含量及分配影响的基因型差异 | 第67-68页 |
·去芒和茎环割对不同基因型大麦离体穗镉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68-70页 |
·培养液蔗糖浓度对不同基因型大麦离体穗镉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70页 |
·讨论 | 第70-73页 |
第五章 大麦镉低积累相关基因特异表达分析 | 第73-8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3-78页 |
·植株培养 | 第73页 |
·芯片检测 | 第73-78页 |
·RT-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 | 第7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3页 |
·镉胁迫诱导不同镉积累基因型大麦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 | 第78-79页 |
·镉胁迫下不同镉积累基因型大麦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 第79-81页 |
·镉胁迫诱导不同镉积累基因型大麦部分基因超高表达 | 第81-82页 |
·镉胁迫诱导不同镉积累基因型大麦运输相关基因表达及RT-PCR验证 | 第82-83页 |
·讨论 | 第83-88页 |
第六章 大麦镉耐性相关蛋白和基因的特异表达分析 | 第88-10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8-91页 |
·植株培养 | 第88页 |
·蛋白检测 | 第88-91页 |
·芯片检测 | 第9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1-102页 |
·蛋白双向电泳结果分析 | 第91-96页 |
·镉胁迫诱导不同耐性基因型大麦差异表达蛋白点的分析 | 第91-93页 |
·不同耐性基因型大麦差异表达点的比对及部分差异点的质谱鉴定 | 第93-96页 |
·基因芯片结果分析 | 第96-102页 |
·镉胁迫诱导不同镉耐性基因型大麦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 | 第96-97页 |
·镉胁迫下不同镉耐性基因型大麦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 第97-99页 |
·镉胁迫诱导不同镉耐性基因型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相关基因表达 | 第99-100页 |
·镉胁迫诱导不同镉耐性基因型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 | 第100-102页 |
·讨论 | 第102-105页 |
第七章 外源NO和GSH对镉胁迫下大麦生长及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05-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6页 |
·试验设计 | 第106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10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0页 |
·外源NO/GSH对镉胁迫大麦生长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06-107页 |
·外源NO/GSH对不同大麦基因型镉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外源NO/GSH对不同大麦基因型微量元素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讨论 | 第110-113页 |
第八章 外源一氧化氮对大麦镉毒害缓解效应及基因型差异的机理研究 | 第113-1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4-116页 |
·试验设计 | 第114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114-115页 |
·统计分析 | 第115-11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6-131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NO含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16-117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NOS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17-118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叶片NR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18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18-119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光合参数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19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叶绿体结构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19-120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幼苗根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20-123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活性氧累积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23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23-125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SOD及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25-127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POD、CAT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27-128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APX及其同功酶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28-130页 |
·外源NO对镉胁迫大麦POD、CAT1和cAPX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130-131页 |
·讨论 | 第131-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52页 |
缩略词表 | 第152-154页 |
图目录 | 第154-156页 |
表目录 | 第156-157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