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图目录 | 第10-11页 |
表目录 | 第11-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42页 |
·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 | 第17-20页 |
·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存在形式 | 第20-21页 |
·R基因的进化机制 | 第21-22页 |
·基因复制 | 第21页 |
·遗传重组 | 第21-22页 |
·突变和选择对R基因进化的影响 | 第22页 |
·抗病基因与病原互作的模型 | 第22-24页 |
·受体-无毒因子模型 | 第22-23页 |
·"警戒假说"模型 | 第23-24页 |
·植物体内抗病信号转导途径 | 第24-34页 |
·R基因介导的信号转导 | 第25-26页 |
·水杨酸与植物防御 | 第26-28页 |
·植物体内水杨酸的合成途径 | 第27页 |
·植物体内水杨酸介导抗病信号转导途径 | 第27-28页 |
·茉莉酮酸酯、乙烯与植物防御 | 第28-31页 |
·茉莉酸的合成与代谢 | 第28-29页 |
·植物体内茉莉酸/乙烯介导的抗病信号转导途径 | 第29-31页 |
·植物体内抗病信号途径的交叉对话 | 第31-34页 |
·MAPK | 第31页 |
·WRKY | 第31-34页 |
·水稻抗稻瘟病的研究进展 | 第34-39页 |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34-37页 |
·稻瘟病菌M.oryzea的侵染过程 | 第37-38页 |
·水稻抗病信号转导途径 | 第38-39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9-42页 |
第二章 栽培稻和野生稻Pi-ta位点的多态性 | 第42-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52页 |
·水稻材料 | 第43-46页 |
·水稻DNA提取 | 第46-47页 |
·Pi-ta全长序列的获得 | 第47-49页 |
·RT-PCR | 第49-51页 |
·稻瘟病人工接种试验 | 第51页 |
·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3页 |
·Pi-ta 基因的变异特征 | 第52-59页 |
·Pi-ta 基因的表达 | 第59-60页 |
·Pi-ta 蛋白918位点对其结构的影响 | 第60-62页 |
·Pi-ta 变异与抗病功能的相关性 | 第62-63页 |
·讨论 | 第63-65页 |
·Pi-ta抗病等位基因的产生 | 第63页 |
·Pi-ta基因的保守性 | 第63-64页 |
·Pi-ta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中的自发感病突变体 | 第64-65页 |
第三章 Pi-ta基因在栽培稻中的特性 | 第65-8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水稻材料 | 第66页 |
·DNA提取 | 第66-67页 |
·Pi-ta-Indel标记,SSR标记以及PCR反应 | 第67-68页 |
·PCR测序 | 第68-69页 |
·稻瘟病人工接种试验 | 第69页 |
·数据分析 | 第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85页 |
·携带Pi-ta R的水稻资源 | 第69-80页 |
·携带Pi-ta R材料的遗传多态性 | 第80-82页 |
·含有新R基因种质资源的确定 | 第82-83页 |
·内含子中与FNP共分离的位点 | 第83-85页 |
·讨论 | 第85-87页 |
·含有新R基因材料的鉴定 | 第85页 |
·Pi-ta基因的起源地 | 第85-86页 |
·内含子中与FNP共分离的SNP | 第86-87页 |
第四章 水稻Ptr(t)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87-10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8-93页 |
·试验材料与群体构建 | 第88-89页 |
·表型鉴定 | 第89页 |
·基因池的建立 | 第89-90页 |
·高通量快速法提取DNA | 第90页 |
·PCR反应 | 第90-92页 |
·PCR所用到的试剂及配方 | 第90-91页 |
·PCR反应多需各试剂的用量 | 第91页 |
·PCR上样 | 第91页 |
·PCR反应条件 | 第91页 |
·PCR产物的读取 | 第91-92页 |
·RNA的提取与Real-Time PCR | 第92页 |
·分子标记 | 第92-93页 |
·已知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 | 第92页 |
·水稻第12号染色体10.20 Mbp-10.98 Mbp之间SSR标记的开发 | 第92-93页 |
·初步定位 | 第93页 |
·精细定位 | 第93页 |
·遗传距离及连锁遗传图 | 第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3-98页 |
·Pita R在Amane中的表达分析 | 第93-94页 |
·Ptr(t)遗传分析及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94-95页 |
·Ptr(t)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95-98页 |
·Ptr(t)基因参与Pi-ta介导的信号转导 | 第98页 |
·讨论 | 第98-101页 |
·Ptr(t)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98-99页 |
·候选基因预测 | 第99页 |
·Ptr(t)基因调控水稻Pi-ta的可能机理 | 第99-100页 |
·高通量的DNA提取与PCR技术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23页 |
作者简介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