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胶轮轨道列车—桥梁系统空间振动响应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8页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15-19页
   ·研究现况与发展动态第19-26页
     ·车桥耦合振动第19-22页
     ·胶轮轻轨交通与跨座式单轨交通第22-26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胶轮轻轨车辆空间振动分析模型第28-43页
   ·引言第28页
   ·胶轮轨道交通车辆第28-30页
   ·自由度的选取与基本假设第30-31页
   ·车辆空间振动模型第31-33页
   ·总势能第33-41页
     ·惯性力势能第33-35页
     ·悬挂弹簧变形能第35-40页
     ·悬挂阻尼力势能第40-41页
     ·重力势能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胶轮轻轨桥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第43-78页
   ·引言第43页
   ·上海明珠线标准梁第43-44页
   ·曲梁基本理论第44-46页
   ·桥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第46-48页
   ·应变势能第48-67页
     ·板梁子单元位移模式第48-50页
     ·位移参数关系第50-55页
     ·箱梁单元应变能第55-62页
     ·横隔板与横隔墙的应变能第62-66页
     ·桥梁总应变能第66-67页
   ·惯性力势能第67-75页
     ·箱梁单元惯性力势能第67-71页
     ·横隔板与横隔墙惯性力势能第71-75页
     ·桥梁总惯性力势能第75页
   ·桥梁阻尼矩阵第75-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胶轮轻轨轮轨接触关系第78-100页
   ·引言第78页
   ·胶轮轻轨交通轮轨结构第78-80页
   ·充气轮胎力学模型及发展第80-81页
   ·轻轨橡胶轮基本假设第81-82页
   ·轮胎侧偏模型第82-92页
     ·侧偏力与回正力矩第82-84页
     ·承重轮侧偏模型第84-89页
     ·导向轮侧偏模型第89-92页
   ·轮胎径向模型第92-99页
     ·承重轮径向模型第94-96页
     ·导向轮径向模型第96-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跨座式单轨交通空间振动分析模型第100-122页
   ·引言第100页
   ·车桥结构及概述第100-102页
   ·跨座式单轨车辆空间振动模型第102-107页
     ·空间振动模型第102-103页
     ·跨座式单轨车辆总势能第103-107页
   ·轨道梁空间振动模型第107-110页
     ·振动模型第107-109页
     ·轨道梁总应变能第109-110页
     ·轨道梁总惯性力势能第110页
     ·轨道梁阻尼矩阵第110页
   ·轮轨接触关系第110-120页
     ·基本假设第111-112页
     ·轮胎侧偏模型第112-114页
     ·轮胎径向模型第114-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六章 胶轮轨道列车-桥梁系统空间振动方程与程序编辑第122-135页
   ·引言第122页
   ·轨道不平顺第122-128页
     ·分类与描述第123-125页
     ·数值模拟第125-128页
   ·胶轮轨道列车-桥梁系统空间振动方程第128-131页
     ·“对号入座”法则简介第128-129页
     ·空间振动方程的建立第129-130页
     ·空间振动方程的求解第130-131页
   ·计算编程第131-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5页
第七章 运行车辆与桥梁的评价标准第135-144页
   ·引言第135页
   ·车辆运行安全性评价标准第135-136页
   ·车辆运行舒适性评价标准第136-139页
   ·桥梁的评价标准第139-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第八章 跨座式单轨列车-轨道梁系统动力响应分析与程序验证第144-160页
   ·引言第144-145页
   ·试验概况与参数设置第145-147页
     ·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试验概况第145-146页
     ·跨座式单轨车辆计算参数第146-147页
     ·轨道梁结构计算参数第147页
     ·计算初始条件第147页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47-158页
     ·轨道梁挠度第147-149页
     ·轨道梁加速度第149-152页
     ·车体加速度第152-154页
     ·Sperling 舒适度指标第154-155页
     ·轮轨接触响应第155-158页
   ·本章小结第158-160页
第九章 胶轮轻轨列车-桥梁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第160-182页
   ·引言第160-161页
   ·模态分析与计算参数设置第161-165页
     ·桥梁模态分析第161-163页
     ·胶轮轻轨车辆计算参数第163-164页
     ·桥梁结构计算参数第164页
     ·计算初始条件第164-165页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65-175页
     ·桥梁挠度第165-167页
     ·桥梁加速度第167-170页
     ·车体加速度第170-171页
     ·舒适度指标与轮重减载率第171-173页
     ·轮轨接触响应第173-175页
   ·接触参数对系统振动的影响第175-180页
     ·承重轮径向刚度的影响第175-176页
     ·承重轮径向阻尼的影响第176-178页
     ·导向轮径向刚度的影响第178-179页
     ·导向轮径向阻尼的影响第179-180页
   ·本章小结第180-182页
结论第182-187页
参考文献第187-20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02-204页
致谢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合梁斜拉桥的可靠度分析
下一篇: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