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风险的解读 | 第10-12页 |
·国内外对人力资源风险的研究 | 第12-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实证研究法 | 第17页 |
·定量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所使用的几个概念 | 第18-21页 |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企业 | 第18-19页 |
·人力资源 | 第19页 |
·人力资源管理 | 第19-21页 |
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解析 | 第21-28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特点与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 第21-22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理论分析 | 第23-28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内涵及特点 | 第23-25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产生的机理分析 | 第25-28页 |
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辨识 | 第28-32页 |
·人力资源风险识别原则 | 第28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识别步骤 | 第28-30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细分 | 第30-32页 |
4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评价 | 第32-53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40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指标的初步选取 | 第33-37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指标数据的获取及筛选 | 第37-40页 |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总体评价 | 第40-50页 |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及 BP 模型 | 第40-43页 |
·BP 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 | 第43-47页 |
·BP 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检测过程 | 第47-50页 |
·基于风险核对表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分类评价 | 第50-53页 |
·风险核对表的概念和分类 | 第50-51页 |
·风险核对表的设计原则 | 第51页 |
·风险核对表的实施步骤 | 第51-53页 |
5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决策 | 第53-56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策略 | 第53-54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决策矩阵 | 第54-56页 |
6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 | 第56-61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的构成 | 第56-58页 |
·人力资源风险数据库子系统 | 第56-57页 |
·人力资源风险识别子系统 | 第57页 |
·人力资源风险评价子系统 | 第57页 |
·人力资源风险决策子系统 | 第57页 |
·人力资源风险辅助子系统 | 第57-58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的运作 | 第58页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制度保障 | 第58-61页 |
7 防范和控制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61-67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61页 |
·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 第61页 |
·建立工作分析和人员测评制度 | 第61-62页 |
·工作分析 | 第61-62页 |
·人员测评 | 第62页 |
·建立以权变为导向的复合激励机制 | 第62-63页 |
·以权变为导向是激励的原则 | 第63页 |
·构筑复合式激励结构,发挥激励的耦合力量 | 第63页 |
·规范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 | 第63-65页 |
·科学界定录用标准,严格招聘规程 | 第63页 |
·明确培训目的,提高培训的时效性 | 第63-64页 |
·加强监督检查,减轻用人风险 | 第64页 |
·改革薪酬制度,提高员工薪酬的公平性和竞争力 | 第64页 |
·改进考核方法,确保考核客观公正 | 第64-65页 |
·契约约束 | 第65-67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A 相关数据表 | 第72-80页 |
附录B matlab 编程代码 | 第80-83页 |
附录C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研究调查问卷 | 第83-8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