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刑法保护--以“盗贴”为视角
摘要 | 第1-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盗贴视角下的考察 | 第13-24页 |
第一节 盗贴的概念与背景 | 第13-19页 |
一、盗贴的概念 | 第13-15页 |
二、盗贴的背景 | 第15-19页 |
第二节 网络文学视野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概念与特征 | 第19-24页 |
一、网络文学视野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网络文学视野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特征 | 第20-24页 |
第二章 盗贴行为的事实与法律分析 | 第24-38页 |
第一节 盗贴的分类 | 第24-27页 |
一、盗贴的主体分类 | 第24-25页 |
二、盗贴的平台分类 | 第25-26页 |
三、盗贴的方法分类 | 第26页 |
四、盗贴的收入分类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盗贴行为的法律评价 | 第27-38页 |
一、盗贴行为作为民事侵权的法律分析 | 第28-29页 |
二、盗贴行为作为行政违法的法律分析 | 第29-30页 |
三、盗贴行为作为刑事犯罪的法律分析 | 第30-33页 |
四、盗贴网站“洗白”行为的法律分析 | 第33-38页 |
第三章 盗贴数额计算模式的界定与演绎 | 第38-55页 |
第一节 违法所得数额标准的界定与演绎 | 第39-45页 |
一、违法所得数额的界定 | 第39-41页 |
二、违法所得数额的演绎 | 第41-45页 |
第二节 非法经营数额的界定与演绎 | 第45-49页 |
一、非法经营数额的界定 | 第45-46页 |
二、非法经营数额的演绎 | 第46-49页 |
第三节 复制品数量的界定与演绎 | 第49-52页 |
一、复制品数量的界定 | 第49-50页 |
二、复制品数量的演绎 | 第50-52页 |
第四节 按体裁衣:数量标准的择优与泛化 | 第52-55页 |
一、三大数量标准的适用选择 | 第52-54页 |
二、其它标准的适用选择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网络背景下盗贴行为的异化 | 第55-72页 |
第一节 盗贴链条的形成与完善 | 第55-57页 |
一、盗贴链条的生成 | 第55-56页 |
二、盗贴利益圈的构建 | 第56-57页 |
第二节 盗贴链条中各类主体的责任分析 | 第57-72页 |
一、搜索引擎的责任分析 | 第57-61页 |
二、网络广告商责任分析 | 第61-63页 |
三、论坛的责任分析 | 第63-66页 |
四、盗贴软件提供者的责任分析 | 第66-72页 |
第五章 刑罚在反盗贴中的局限性 | 第72-86页 |
第一节“云霄阁”案的后续影响 | 第72-74页 |
一、盗贴网站的数量居高不下,增速较快 | 第72-73页 |
二、网络盗贴与实体盗版更加紧密结合 | 第73页 |
三、盗贴技术手断不断更新 | 第73页 |
四、权利人维权意识弱化 | 第73-74页 |
第二节 对于“盗贴”行为维权治理的无力 | 第74-77页 |
一、思维习惯 | 第74-75页 |
二、网络空间道德 | 第75-76页 |
三、网站监管 | 第76-77页 |
第三节 刑罚的谦抑性在反盗贴中的体现 | 第77-81页 |
一、保持刑罚谦抑性的客观必要性 | 第77-78页 |
二、保持刑罚谦抑性的可行性 | 第78-79页 |
三、保持用刑与慎刑的平衡 | 第79-81页 |
第四节 对于惩治盗贴的司法反思 | 第81-86页 |
一、惩治盗贴行为的长期性 | 第81-83页 |
二、罚金刑在盗贴行为中的考量 | 第83-86页 |
第六章 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立法思考 | 第86-90页 |
第一节 民事、行政、刑事处罚措施的衔接 | 第86-87页 |
一、国外民事、行政、刑事处罚措施 | 第86页 |
二、我国民事、行政、刑事处罚措施的衔接 | 第86-87页 |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罪的优化 | 第87-90页 |
一、罪名的设置 | 第87页 |
二、主观要件的设置 | 第87-88页 |
三、数量的设置 | 第88页 |
四、刑罚的设置 | 第88-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后记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