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前言 | 第9-23页 |
一、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危害 | 第9-11页 |
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致病因子 | 第11-16页 |
(一) 酶 | 第11-15页 |
1、角质酶 | 第11页 |
2、果胶酶 | 第11-13页 |
3、纤维素酶 | 第13-15页 |
4、半纤维素酶 | 第15页 |
5、其他酶 | 第15页 |
(二) 毒素 | 第15-16页 |
1、寄主专化性毒素 | 第15-16页 |
2、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 第16页 |
三、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及其基因研究 | 第16-22页 |
(一) PG 与致病性关系 | 第16-17页 |
(二) PG 分离纯化及理化特性 | 第17-20页 |
(三) PG 基因克隆及序列特征 | 第20-21页 |
(四) PG 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21页 |
(五) 丝核菌PG 及其基因 | 第21-22页 |
四、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3-41页 |
一、供试菌株 | 第23页 |
二、培养基 | 第23页 |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3-24页 |
(一)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二)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四、PG 活力的测定 | 第24-26页 |
(一) 所需溶液 | 第24-25页 |
(二) 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五、PG 的提取与纯化 | 第26-27页 |
(一) 粗酶提取 | 第26-27页 |
(二)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 离子交换层析 | 第27页 |
(三) Phenyl-Sepharose 6 Fast Flow 疏水层析 | 第27页 |
(四) 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层析 | 第27页 |
(五) DE52 离子交换层析 | 第27页 |
六、PG 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7-34页 |
(一) 组成分析 | 第27-28页 |
1、双缩脲反应 | 第28页 |
2、油红-O 染色液显色反应 | 第28页 |
3、蒽酮反应 | 第28页 |
4、茚三酮反应 | 第28页 |
5、硝酸反应 | 第28页 |
(二) 含糖量测定 | 第28-29页 |
(三) 分子量测定 | 第29-31页 |
1、溶液配制 | 第29-30页 |
2、玻板处理和安装 | 第30页 |
3、凝胶配制 | 第30页 |
4、胶板灌制 | 第30页 |
5、样品处理 | 第30-31页 |
6、电泳条件 | 第31页 |
7、胶板剥离 | 第31页 |
8、染色与脱色 | 第31页 |
9、分子量计算 | 第31页 |
(四) 等电点测定 | 第31-33页 |
1、溶液配制 | 第31-32页 |
2、电极缓冲液配制 | 第32页 |
3、凝胶配制及加样 | 第32页 |
4、灌胶 | 第32页 |
5、电泳 | 第32页 |
6、剥胶 | 第32页 |
7、固定 | 第32页 |
8、测定 | 第32页 |
9. pH 标准曲线制作 | 第32-33页 |
10.pI 计算 | 第33页 |
(五) 稳定性测定 | 第33-34页 |
1、对热稳定性测定 | 第33页 |
2、对酸碱稳定性测定 | 第33页 |
3、对紫外线稳定性测定 | 第33页 |
4、对氯仿稳定性测定 | 第33页 |
5、对蛋白酶稳定性测定 | 第33-34页 |
七、Rspg1 基因的克隆 | 第34-39页 |
(一) 病菌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4页 |
1、病菌培养 | 第34页 |
2、菌丝预处理 | 第34页 |
3、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4页 |
(二) 病菌基因组DNA 纯度和浓度测定 | 第34页 |
(三) E. 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34-35页 |
(四) 质粒热击转化 | 第35页 |
(五) 微量质粒DNA 提取 | 第35-36页 |
(六) Rspg1 基因克隆 | 第36-39页 |
八、Rspg1 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39-41页 |
(一) 表达载体构建 | 第39-41页 |
1、酶切 | 第39-40页 |
2、连接 | 第40-41页 |
(二) 重组质粒转化 | 第41页 |
(三) 全细胞蛋白样品制备 | 第41页 |
(四) 表达产物SDS-PAGE 分析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7页 |
一、水稻纹枯病菌PG的提取与纯化 | 第41-45页 |
(一) 多聚半乳糖醛酸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1-42页 |
(二) PG 粗蛋白的提取 | 第42-43页 |
(三) PG 的DEAE Sepharose Fast Flow 离子交换层析 | 第43页 |
(四) PG 的Phenyl-Sepharose 6 Fast Flow 疏水层析 | 第43-44页 |
(五) PG 的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层析 | 第44页 |
(六) PG 的DE52 离子交换层析 | 第44-45页 |
二、水稻纹枯病菌PG 的理化性质 | 第45-52页 |
(一) PG 组成分析 | 第45-48页 |
1、含肽键 | 第45页 |
2、不含脂 | 第45-46页 |
3、含糖基 | 第46-47页 |
4、含α-氨基 | 第47页 |
5、不含芳香族氨基酸 | 第47-48页 |
(二) PG 分子量 | 第48-49页 |
(三) PG 等电点 | 第49-50页 |
(四) PG 稳定性 | 第50-52页 |
1、对热稳定性 | 第50页 |
2、对酸碱稳定性 | 第50-51页 |
3、对紫外线稳定性 | 第51页 |
4、对氯仿稳定性 | 第51-52页 |
5、对蛋白酶稳定性 | 第52页 |
三、水稻纹枯病菌Rspg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2-55页 |
(一) Rspg1 基因克隆 | 第52-53页 |
(二) Rspg1 基因序列分析 | 第53-55页 |
四、水稻纹枯病菌Rspg1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55-57页 |
(一) Rspg1 基因重组质粒构建 | 第55页 |
(二) Rspg1 基因原核表达 | 第55-57页 |
讨论 | 第57-61页 |
一、水稻纹枯病菌PG 的提取与纯化 | 第57-58页 |
二、水稻纹枯病菌Rspg1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 | 第58-59页 |
三、水稻纹枯病菌Rspg1 基因的表达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