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二种大豆LEA4蛋白的金属离子结合特性及对生物大分子的保护作用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第一章 综述第10-22页
   ·LEA 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0-20页
     ·LEA 蛋白家族的理化性质及分类第10-11页
     ·LEA 蛋白家族的亚细胞定位第11-12页
     ·LEA 蛋白的表达与生物的胁迫耐受性第12-15页
     ·LEA 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及其胁迫对结构的影响第15-16页
     ·LEA 蛋白的多重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第16-19页
     ·一种LEA 蛋白的多功能特性(Multi-function)第19-20页
   ·LEA4 蛋白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展望第21-22页
第二章 大豆GmPM1 和GmPM9 蛋白序列及其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特性第22-39页
 前言第22-23页
   ·材料第23-27页
     ·基因序列第23页
     ·植物材料第23页
     ·菌种和质粒第23-24页
     ·试剂盒、酶及化学试剂第24页
     ·引物第2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4-25页
     ·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制第25-27页
   ·方法第27-32页
     ·LEA4 蛋白(GmPM1 和GmPM9)的序列分析第27页
     ·GmPM1 和GmPM9 基因的克隆第27-30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30-31页
     ·固相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方法研究蛋白和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第31-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的序列分析第32-35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35-36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可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第36-37页
   ·讨论第37-39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为固有无序蛋白第37-38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为金属离子结合蛋白第38-39页
第三章 大豆GmPM1 和GmPM9 蛋白与Fe~(3+)相互作用及其抗氧化保护作用第39-47页
 前言第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利用内源荧光法研究Fe~(3+)离子和蛋白的相互作用第39页
     ·利用ITC 研究Fe~(3+)离子和蛋白的相互作用第39-40页
     ·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第40页
     ·圆二色谱(CD)的测定第40页
     ·蛋白热稳定性分析第40-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可与Fe~(3+)结合第41-43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具有抗氧化保护能力第43-44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与Fe~(3+)结合后,二级结构并未发生变化第44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与Fe~(3+)结合后仍具有热稳定性第44-45页
   ·讨论第45-47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可通过结合Fe~(~(3+))行使抗氧化保护作用第45-46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在结合Fe~(3+)后仍保持无序特性第46-47页
第四章 大豆GmPM1 和GmPM9 蛋白与几种金属离子(Cu~(2+),Zn~(2+),Ni~(2+))的相互作用第47-53页
 前言第47页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利用ITC 研究几种金属离子(Cu~(2+),Zn~(2+)和Ni~(2+))和蛋白的相互作用第47-48页
     ·圆二色谱(CD)的测定第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可与Cu~(2+)、Zn~(2+)和Ni~(2+)结合第48-52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与Cu~(2+)和Zn~(2+)结合后,二级结构并未发生变化第52-53页
第五章 几种LEA 蛋白对LDH 酶和TubulinDNA的保护作用第53-62页
 前言第53页
   ·材料第53页
   ·方法第53-56页
     ·LDH 酶活性测定第53-54页
     ·LEA 蛋白对Tubulin DNA 稳定性作用的测定第54-56页
   ·结果第56-60页
     ·GmPM1 和GmPM9 蛋白对LDH 酶的保护作用第56页
     ·GmPM1 和其他LEA 蛋白对Tubulin DNA 的保护作用第56-60页
   ·讨论第60-62页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第62-64页
 结论第62-63页
 创新点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72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72-73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通小麦形成早期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玉米自交系DNA甲基化多态性与杂种优势关系及EMS处理诱导DNA甲基化变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