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9页 |
1 植物异源多倍体的概念 | 第9页 |
2 植物异源多倍体的起源与发生 | 第9-10页 |
3 植物异源多倍体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 | 第10-13页 |
·植物多倍体中的表观遗传学现象 | 第10-11页 |
·DNA 甲基化 | 第11-12页 |
·DNA 甲基化的作用机制 | 第12-13页 |
4 植物多倍体中转座子的研究 | 第13-16页 |
·转座子概念 | 第13-14页 |
·转座子的分类、结构特征及在植物中的分布 | 第14-16页 |
5 细胞周期监控点相关基因(Cell cycle checkpoints)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6 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MMR)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3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33页 |
·小麦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纯化 | 第21-22页 |
·多色染色体原位杂交鉴定 | 第22页 |
·小麦全基因组DNA 序列扩增多态性分析(AFLP)以及全基因组DNA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 | 第22-25页 |
·特异性片段的回收和克隆 | 第25-26页 |
·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 | 第26-27页 |
·转座子展示(TD)和转座子侧翼序列甲基化展示(MSTD) | 第27-28页 |
·重亚硫酸盐测序 | 第28-30页 |
·小麦总RNA 的提取和Real-Time PCR | 第30-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60页 |
1 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早期自交世代细胞学检测与分析 | 第33-34页 |
2 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早期自交世代全基因组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34-37页 |
·四套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早期自交世代与亲本之间的序列变异分析 | 第35-37页 |
3 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早期世代全基因组甲基化变异的分析 | 第37-41页 |
4 由重亚硫酸盐测序来验证异源六倍化导致的DNA 甲基化变异 | 第41-42页 |
5 异源六倍体化导致的DNA 甲基化变异序列的功能分析 | 第42-55页 |
6 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基因与参与染色质表观调控基因的表达 | 第55-60页 |
·细胞周期检控点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研究 | 第55-57页 |
·异源六倍体小麦早期连续三代染色质表观调控基因的表达变化 | 第57-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附录 | 第70-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