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表面硅烷化改性纯钛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生物化学改性方法概况第14-15页
   ·钛表面生物分子固定前的处理技术第15-16页
     ·化学处理第15页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第15-16页
     ·离子注入第16页
     ·自组装单层第16页
   ·材料表面硅烷化第16-22页
     ·硅烷偶联剂的发展历史第17-18页
     ·硅烷偶联剂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第18页
     ·化学键合理论第18-20页
       ·硅烷对有机物的作用机理第19页
       ·硅烷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作用机理第19-20页
       ·硅烷对金属材料的作用机理第20页
     ·物理作用理论第20-21页
     ·表面浸润理论(或表面能理论)第21页
     ·可逆平衡理论第21页
     ·酸碱相互作用理论第21-22页
   ·钛基金属材料表面进行有机分子固定预处理的研究现状第22页
   ·本课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浸渍法制备纯钛表面硅烷膜及其测试与表征第24-33页
   ·引言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6页
     ·试验仪器及药品第24-25页
     ·硅烷膜的制备第25页
     ·样品表征第25-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2页
     ·硅烷膜的表面微观形貌第26-28页
     ·材料表面改性前后的电子探针分析第28-29页
     ·材料表面改性前后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29-30页
     ·硅烷膜的FTIR分析第30-31页
     ·硅烷膜表面亲水性分析第31-32页
   ·结论第32-33页
第三章 冷凝回流法制备纯钛表面硅烷膜及其测试与表征第33-40页
   ·引言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6页
     ·试验仪器及药品第33-34页
     ·硅烷化处理第34-35页
     ·表面表征第35-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39页
     ·FTIR结果第36-37页
     ·XPS结果第37-38页
     ·接触角测试结果第38-39页
     ·扫描电镜SEM结果第39页
   ·结论第39-40页
第四章 HMSCs的体外分离、扩增培养第40-46页
   ·材料第40-42页
     ·主要试剂第40-41页
     ·主要实验仪器和器材第41页
     ·主要试剂配制第41-42页
   ·方法第42-44页
     ·HMSCs的分离与原代培养第42-43页
     ·HMSCs的体外扩增第43页
     ·HMSCs的冻存第43-44页
   ·讨论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第五章 HMSCs与钛基材料体外相互作用的研究第46-64页
   ·材料第46-48页
     ·试验材料第46页
     ·主要试剂第46-47页
     ·主要仪器第47页
     ·主要试剂配制第47-48页
   ·方法第48-51页
     ·HMSCs与不同材料复合培养第48页
     ·HMSCs在不同材料表面的形态检测第48页
     ·HMSCs在不同材料上的粘附和增殖第48-49页
     ·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及鉴定第49页
       ·成骨诱导第49页
       ·碱性磷酸酶(ALP)的染色第49页
     ·钙结节染色第49页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第49页
     ·细胞骨架蛋白染色第49-50页
     ·COLⅠ荧光免疫组化第50-51页
   ·结果第51-55页
     ·HMSCs在不同材料表面的形态及粘附第51页
     ·HMSCs在不同材料表面的增殖第51-52页
     ·碱性磷酸酶染色第52-53页
     ·钙结节染色第53页
     ·碱性磷酸酶活性第53-55页
       ·细胞总蛋白含量测定第53-54页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ALP活性)第54-55页
   ·细胞骨架蛋白染色第55-61页
   ·COLⅠ荧光免疫组化第61-63页
   ·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附图第73-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同时检测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萃取微生物转化的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