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萃取微生物转化的参数优化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微生物转化生产L-PAC | 第10-16页 |
·L-PAC的简介 | 第10-12页 |
·介质工程方法在微生物转化生成L-PAC中的应用 | 第12-16页 |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 第16-18页 |
·参数优化方法简介 | 第18-21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18-19页 |
·正交试验 | 第19页 |
·响应面设计 | 第19-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1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胶束系统中参数的单因素优化 | 第22-34页 |
·引言 | 第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微生物 | 第22页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微生物增殖培养基 | 第23页 |
·微生物转化 | 第23页 |
·HPLC分析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32页 |
·pH的影响 | 第25页 |
·底物苯甲醛浓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Triton X-100浓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 第27页 |
·乙醛浓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酵母细胞浓度的影响 | 第29页 |
·装液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氮源的影响 | 第30页 |
·转化时间的影响 | 第30-32页 |
·苯甲醛和表面活性剂的相互影响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响应面设计分析 | 第34-47页 |
·引言 | 第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微生物 | 第34页 |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响应面设计 | 第35页 |
·葡萄糖浓度测定 | 第35-36页 |
·补料批式转化 | 第36页 |
·结果 | 第36-45页 |
·回归模型及分析 | 第36-39页 |
·因素及相互作用分析 | 第39-44页 |
·模型验证 | 第44页 |
·补料批式转化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