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人脸医学美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计算人脸医学美学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本文内容及组织 | 第10-12页 |
·本文的内容 | 第10-11页 |
·本文的组织 | 第11-12页 |
第2章 面部特征点定义 | 第12-17页 |
·面部特征点分类 | 第12-16页 |
·关键点定义 | 第12-14页 |
·插入点的定义 | 第14-15页 |
·插入点数量选择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面部特征点提取 | 第17-29页 |
·引言 | 第17页 |
·使用snake进行面部特征提取 | 第17-19页 |
·能量函数定义 | 第17-18页 |
·特征提取过程 | 第18-19页 |
·梯度向量流主动轮廓模型 | 第19页 |
·使用主动形状模型进行面部特征提取 | 第19-25页 |
·主动形状模型的训练过程 | 第20-22页 |
·主动形状模型的搜索过程 | 第22-24页 |
·多分辨率主动形状模型 | 第24-25页 |
·改进后的模型 | 第25-26页 |
·面部美学向量构成 | 第26-28页 |
·轮廓距离值定义 | 第27页 |
·参数距离值定义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面部美学向量与美丽指数的回归分析 | 第29-36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线性回归基本理论 | 第30-32页 |
·非线性回归 | 第32-33页 |
·参数选择对模型的影响 | 第33-34页 |
·精度参数ε 的影响 | 第33页 |
·误差惩罚参数C 的影响 | 第33页 |
·高斯核参数σ 的影响 | 第33-34页 |
·试验结果 | 第34页 |
·目标向量生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面部特征变换 | 第36-44页 |
·引言 | 第36页 |
·移动最小二乘变换 | 第36-40页 |
·点变换 | 第36-37页 |
·仿射变换 | 第37-38页 |
·相似变换 | 第38页 |
·刚性变换 | 第38-39页 |
·线变换 | 第39-40页 |
·特征变换结果 | 第40-43页 |
·真实图像实验结果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