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形状记忆合金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质 | 第15-23页 |
·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 | 第16-22页 |
·形状记忆合金的分类 | 第22-23页 |
·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SMA 用于结构振动主动控制 | 第23-24页 |
·SMA 用于结构振动被动控制 | 第24-26页 |
·SMA 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 | 第26-27页 |
·SMA 用于结构智能控制 | 第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第2章 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模型 | 第29-54页 |
·宏观唯象本构模型 | 第29-40页 |
·Tanaka 模型 | 第29-32页 |
·Liang-Rogers 模型 | 第32-33页 |
·Brinson 模型 | 第33-36页 |
·Boyd 和Lagoudas 模型 | 第36-37页 |
·Ivshin-Pence 模型 | 第37-38页 |
·Auricchio 模型 | 第38-40页 |
·基于塑性力学本构模型 | 第40-42页 |
·细观力学本构模型 | 第42-50页 |
·Sun-Hwang 模型 | 第43-45页 |
·Raniecki-Lexcellent 模型 | 第45-48页 |
·周-王模型 | 第48-50页 |
·其他本构模型 | 第50-53页 |
·单晶理论模型 | 第50页 |
·数学型本构模型 | 第50-51页 |
·基于混合物理论的本构模型 | 第51-52页 |
·微观平面模型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形状记忆合金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 第54-68页 |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相变温度测试 | 第54-57页 |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晶相分析 | 第57-59页 |
·试样的制备 | 第57-58页 |
·试样晶相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59-66页 |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 | 第59-61页 |
·形状记忆合金的回复应力的测试 | 第61-62页 |
·形状记忆合金的温控箱拉伸测试 | 第62-64页 |
·形状记忆合金循环拉伸试验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实现及振动控制应用 | 第68-84页 |
·引言 | 第68页 |
·本构变量的演化 | 第68-73页 |
·张量变量的矩阵表示 | 第73-74页 |
·UMAT 子程序的验证 | 第74-75页 |
·应用SMA 的复合梁振动控制 | 第75-8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76-77页 |
·SMA 丝直径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77-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含有形状记忆合金丝复合板的振动特性 | 第84-113页 |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 第84-85页 |
·预应变SMA 丝的恢复力 | 第85-8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87-89页 |
·SMA 丝的预应变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89-97页 |
·一阶频率与一阶振型 | 第89-92页 |
·二阶频率与二阶振型 | 第92-93页 |
·三阶频率与三阶振型 | 第93-94页 |
·四阶频率与四阶振型 | 第94-95页 |
·五阶频率与五阶振型 | 第95-97页 |
·SMA 丝的埋设方式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97-111页 |
·0°埋设方向 | 第97-100页 |
·30°埋设方向 | 第100-102页 |
·45°埋设方向 | 第102-105页 |
·60°埋设方向 | 第105-108页 |
·各种埋设角度的综合比较 | 第108-111页 |
·弹性模量对振动频率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结论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个人简历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