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电陶瓷迟滞非线性建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绪论 | 第11-32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7页 |
·压电陶瓷静态迟滞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压电陶瓷静态迟滞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压电陶瓷动态迟滞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压电陶瓷的主要应用 | 第27-2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第2章压电陶瓷的迟滞特性及其机理分析 | 第32-52页 |
·引言 | 第32页 |
·压电陶瓷概述 | 第32-33页 |
·压电/电致伸缩效应 | 第33-35页 |
·压电陶瓷的特性 | 第35-37页 |
·迟滞特性 | 第35-36页 |
·蠕变特性 | 第36-37页 |
·温度特性 | 第37页 |
·压电陶瓷微观极化的理论基础 | 第37-38页 |
·压电陶瓷微观极化迟滞机理分析 | 第38-51页 |
·电介质极化的宏观特性 | 第39-40页 |
·压电陶瓷的微观极化现象 | 第40-44页 |
·压电陶瓷电极化的微观描述 | 第44-46页 |
·压电陶瓷迟滞现象的微观机理分析 | 第46-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压电陶瓷静态迟滞的建模方法研究 | 第52-65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基于极坐标的迟滞建模方法 | 第53-5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3页 |
·极坐标模型建立 | 第53-56页 |
·迟滞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56-64页 |
·压电陶瓷实验系统 | 第56-57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57-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基于极坐标迟滞模型的控制方法研究 | 第65-77页 |
·引言 | 第65页 |
·静态迟滞模型的控制算法 | 第65-69页 |
·迟滞逆模型的获取 | 第66-67页 |
·控制算法分析 | 第67-69页 |
·实验验证 | 第69-76页 |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压电陶瓷动态迟滞的建模方法研究 | 第77-98页 |
·引言 | 第77-79页 |
·压电陶瓷动态迟滞模型的推导及分析 | 第79-84页 |
·动态迟滞实验及模型的参数拟合 | 第84-96页 |
·实验平台介绍 | 第84-85页 |
·压电陶瓷动态迟滞实验及模型的参数拟合 | 第8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6章基于动态迟滞模型的控制方法研究 | 第98-114页 |
·引言 | 第98页 |
·基于LMI的Smith预估控制器设计 | 第98-110页 |
·改进的Smith预估控制器 | 第98-102页 |
·LMI控制器设计 | 第102-110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110-111页 |
·控制器参数寻优 | 第111-112页 |
·控制实验结果 | 第112-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结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