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三层不对称超表面结构的磁电耦合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光学天线简介第10-11页
    1.2 金属在可见光频段的性质第11-13页
        1.2.1 自由电子气和Drude-Sommerfeld模型第11-12页
        1.2.2 带间跃迁和Lorentz模型第12-13页
    1.3 单颗粒光学天线的性质第13-17页
        1.3.1 弹簧谐振子模型第14-15页
        1.3.2 法布里-珀罗模型第15页
        1.3.3 两个光学天线的共振第15-17页
    1.4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第17-19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4页
第二章 超表面极化率张量计算第24-46页
    2.1 超表面(meta-surface)简介第24-26页
    2.2 单颗粒极化率张量的计算第26-37页
        2.2.1 极化率计算原理与方法第26-32页
        2.2.2 不同结构颗粒的极化率计算第32-35页
        2.2.3 位于不同介质界面颗粒的极化率张量计算第35-37页
    2.3 相互作用常数的计算第37-40页
    2.4 周期结构透射/反射系数以及有效极化率张量计算第40-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第三章 金属-介质-金属三层结构超表面共振模式分析第46-62页
    3.1 纳米颗粒模式简介第46-47页
    3.2 单层三棱柱结构的电共振模式第47-49页
    3.3 三层三棱柱结构的磁共振模式第49-51页
    3.4 三层不对称结构的磁电模式第51-58页
        3.4.1 三层三棱柱结构的模式响应第51-55页
        3.4.2 三层三棱台结构的模式响应第55-57页
        3.4.3 三层异质结构的模式响应第57-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4.1 总结第62-63页
    4.2 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水元素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利用河底淤泥制备轻质陶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