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一)一年级的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 | 第10页 |
(二)每门课程学习的需要 | 第10页 |
(三)小学课堂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三)已有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一)问题行为 | 第19页 |
(二)课堂问题行为 | 第19-21页 |
(三)课堂管理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工具的完善 | 第22-29页 |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的选择 | 第22-23页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2页 |
(二)研究工具的选择 | 第22-23页 |
二、调查问题的确定 | 第23-26页 |
(一)教师管理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维度的确定 | 第23-25页 |
(二)教师对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内容的分析 | 第25-26页 |
三、调查问题的设计 | 第26-27页 |
(一)调查问卷中问题的设置 | 第26-27页 |
(二)访谈提纲的设置 | 第27页 |
四、调查问卷的处理 | 第27-29页 |
(一)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27页 |
(二)问卷数据处理情况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47页 |
一、教师管理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的分析 | 第29-42页 |
(一)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方式的分析 | 第29-35页 |
(二)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态度的分析 | 第35-38页 |
(三)教师管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效果的分析 | 第38-40页 |
(四)教师管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理念的分析 | 第40-42页 |
二、教师管理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42-47页 |
(一)管理方式不恰当 | 第42-43页 |
(二)管理态度有待改善 | 第43-44页 |
(三)管理效果较差 | 第44-45页 |
(四)管理理念不一致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教师管理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7-51页 |
一、管理方式方面的原因 | 第47-48页 |
(一)教师对管理策略认识不足 | 第47页 |
(二)未能关注到全体学生 | 第47-48页 |
二、管理态度方面的原因 | 第48-49页 |
(一)传统观念影响管理态度 | 第48页 |
(二)教师管理上缺乏耐心 | 第48-49页 |
三、管理效果方面的原因 | 第49-50页 |
(一)教师的管理能力低 | 第49页 |
(二)管理方式不灵活 | 第49-50页 |
四、管理理念方面的原因 | 第50-51页 |
(一)科任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少 | 第50页 |
(二)学校缺少培训交流平台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教师管理一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研究 | 第51-56页 |
一、正视学生的问题行为,选取恰当的管理方式 | 第51-52页 |
(一)用“四法”来调控全班的课堂秩序 | 第51-52页 |
(二)管理与教学并重,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 第52页 |
二、避免负性的管理态度,持良性的管理态度 | 第52-53页 |
(一)善于调节情绪,给予学生耐心 | 第52-53页 |
(二)平等看待师生关系,多与学生交流 | 第53页 |
三、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 第53-54页 |
(一)安排精彩的教学内容,巩固课堂管理效果 | 第53页 |
(二)给予学生“休息的时间”,帮助学生释放情绪 | 第53-54页 |
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 第54-56页 |
(一)注重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间的交流 | 第54-55页 |
(二)重视年轻教师与成手教师之间的沟通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本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一 | 第59-62页 |
附录二 | 第62-63页 |
附录三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