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信托、信贷法论文

我国慈善信托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1 引言第12-16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5-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创新点第15-16页
2 慈善信托概述第16-24页
    2.1 慈善信托的界定第16-19页
        2.1.1 慈善信托的概念第16页
        2.1.2 慈善信托的基本特征第16-19页
    2.2 慈善信托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9-21页
        2.2.1 慈善信托与公益信托的比较第19-20页
        2.2.2 慈善信托与慈善捐赠的比较第20-21页
    2.3 慈善信托法律关系第21-24页
        2.3.1 慈善信托法律关系的主体第21-22页
        2.3.2 慈善信托法律关系的客体第22页
        2.3.3 慈善信托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第22-24页
3 我国慈善信托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4-34页
    3.1 我国慈善信托的现行立法第24-26页
        3.1.1 《信托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4页
        3.1.2 《慈善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4-25页
        3.1.3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第25-26页
    3.2 我国慈善信托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第26-34页
        3.2.1 受益权立法模糊第26-27页
        3.2.2 受托人资格规定不明确第27-28页
        3.2.3 税收优惠制度不完备第28-29页
        3.2.4 监察人制度规定欠缺第29-34页
4 域外慈善信托制度的经验及借鉴第34-45页
    4.1 域外关于慈善信托受益权的相关规定第34-35页
        4.1.1 英美法系关于慈善信托受益权的相关规定第34页
        4.1.2 大陆法系关于慈善信托受益权的相关规定第34-35页
        4.1.3 我国关于慈善信托受益权相关规定的借鉴第35页
    4.2 域外关于慈善信托受托人资格的相关规定第35-36页
        4.2.1 英美法系关于慈善信托受托人资格的相关规定第35-36页
        4.2.2 大陆法系关于慈善信托受托人资格的相关规定第36页
        4.2.3 我国关于慈善信托受托人资格相关规定的借鉴第36页
    4.3 域外关于慈善信托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第36-40页
        4.3.1 英美法系关于慈善信托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第36-38页
        4.3.2 大陆法系关于慈善信托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第38-39页
        4.3.3 我国关于慈善信托税收政策相关规定的借鉴第39-40页
    4.4 域外关于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相关规定第40-45页
        4.4.1 英美法系关于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相关规定第40-41页
        4.4.2 大陆法系关于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相关规定第41-43页
        4.4.3 我国关于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相关规定的借鉴第43-45页
5 我国慈善信托制度的完善第45-57页
    5.1 明确我国慈善信托受益权性质第45-47页
        5.1.1 将受益权定性为物权第45页
        5.1.2 将慈善信托受益权定性为物权的意义第45-46页
        5.1.3 作为物权的受益权与物权特有属性的冲突解决第46-47页
    5.2 明确我国慈善信托受托人资格第47-48页
        5.2.1 明确自然人不能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第47页
        5.2.2 限制慈善信托受托人资格第47-48页
    5.3 完善我国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第48-51页
        5.3.1 建立统一的慈善信托税收制度第48-49页
        5.3.2 明确慈善信托税收优惠种类第49页
        5.3.3 明确慈善信托各阶段的税收优惠第49-50页
        5.3.4 建立慈善信托税收优惠的管理制度第50-51页
    5.4 完善我国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第51-57页
        5.4.1 明确慈善信托监察人的任职资格、变更和退出的规定第51-53页
        5.4.2 明确慈善信托监察人的权利和义务第53-54页
        5.4.3 明确监察人的构成及议事规则第54-55页
        5.4.4 完善监督权的冲突解决方式第55页
        5.4.5 明确慈善信托监察人的责任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后记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权能分析与制度构建
下一篇:共享经济背景下的新型劳动关系认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