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理论审视 | 第14-18页 |
2.1 社会组织学理论的引入 | 第14-15页 |
2.2 国家监察委员会权能运作与制度构建的理论整合 | 第15-18页 |
2.2.1 以保障权能合理运作为要义 | 第15-16页 |
2.2.2 以推动权能运作与制度构建互动支撑为中心 | 第16页 |
2.2.3 以有序构建制度框架为支撑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权能分析 | 第18-29页 |
3.1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权能属性 | 第18-23页 |
3.1.1 第四种权力说 | 第18-20页 |
3.1.2 准司法权说 | 第20-21页 |
3.1.3 复合性权力说 | 第21-22页 |
3.1.4 政治性权力说 | 第22-23页 |
3.2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权能内容 | 第23-26页 |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的基本设定 | 第23-25页 |
3.2.2 监察权能内容的具体特征 | 第25-26页 |
3.3 国家监察委员会权能的理论辨析 | 第26-29页 |
3.3.1 权能属性分析的主要原因 | 第27页 |
3.3.2 权能属性的合理定位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制度构建 | 第29-42页 |
4.1 现实中的状况与问题 | 第29-33页 |
4.1.1 制度构建及改革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 第29-32页 |
4.1.2 制度构建中的问题 | 第32-33页 |
4.2 制度构建的“理想型”设定 | 第33-40页 |
4.2.1 秉持以保障监察权能合理运行为中心的要义 | 第34-35页 |
4.2.2 贯穿以法治为要求的原则 | 第35-36页 |
4.2.3 恪守纪法融贯的思路 | 第36-39页 |
4.2.4 凸出制度构建的技术性特征 | 第39-40页 |
4.3 制度构建的具体建议 | 第40-42页 |
4.3.1 强调外部制度之间的彼此互动与支撑 | 第40页 |
4.3.2 彰显内部制度的衔接与贯通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