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辨识与机动飞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系统辨识建模 | 第18-24页 |
·概述 | 第18-19页 |
·国外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国内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辨识关键技术 | 第23-24页 |
·直升机机动飞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飞行试验及数据处理技术 | 第27-39页 |
·引言 | 第27页 |
·飞行试验技术 | 第27-30页 |
·激励信号设计 | 第27-29页 |
·飞行试验的实施及数据测量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技术 | 第30-34页 |
·研究用飞行试验数据及其处理 | 第34-38页 |
·飞行试验数据 | 第34-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直升机低阶飞行动力学模型辨识 | 第39-73页 |
·引言 | 第39页 |
·时域辨识方法 | 第39-51页 |
·概述 | 第39-40页 |
·辨识模型 | 第40-41页 |
·时域多步辨识算法 | 第41-45页 |
·辨识结果及分析 | 第45-51页 |
·频域辨识方法 | 第51-69页 |
·概述 | 第51页 |
·辨识模型 | 第51-52页 |
·快速频域辨识算法 | 第52-59页 |
·辨识结果及分析 | 第59-69页 |
·时域辨识方法与频域辨识方法的对比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直升机高阶飞行动力学模型辨识 | 第73-93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高阶飞行动力学辨识模型的建立 | 第74-77页 |
·高阶飞行动力学模型的辨识 | 第77-90页 |
·高阶飞行动力学模型与低阶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对比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集员辨识方法 | 第93-110页 |
·引言 | 第93页 |
·集员辨识理论 | 第93-95页 |
·辨识算法 | 第95-99页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最优边界椭球算法 | 第95-97页 |
·状态空间方程形式模型集员辨识的间接辨识算法 | 第97-99页 |
·直升机纵横向耦合飞行动力学模型集员辨识二步法 | 第99-101页 |
·初值估计 | 第99-100页 |
·飞行动力学模型的辨识 | 第100-101页 |
·辨识结果及分析 | 第101-107页 |
·集员辨识方法与统计类辨识方法的对比 | 第107-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直升机机动飞行研究 | 第110-129页 |
·引言 | 第110-111页 |
·直升机机动飞行操纵量的求解方法 | 第111-113页 |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计算模块 | 第111-112页 |
·飞行控制计算模块 | 第112页 |
·导航计算模块 | 第112-113页 |
·操纵量的求解方法 | 第113页 |
·障碍滑雪机动科目的计算 | 第113-118页 |
·障碍滑雪机动科目导航计算模块 | 第114-115页 |
·障碍滑雪机动科目操纵量的确定 | 第115-118页 |
·向心回转机动科目的计算 | 第118-123页 |
·向心回转机动科目导航计算模块 | 第118-120页 |
·向心回转机动科目操纵量的确定 | 第120-123页 |
·出航/中断机动科目的计算 | 第123-128页 |
·出航/中断机动科目导航计算模块 | 第124页 |
·出航/中断机动科目操纵量的确定 | 第124-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七章 工作总结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129-133页 |
·工作总结 | 第129-131页 |
·飞行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 第129页 |
·使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直升机低阶飞行动力学模型 | 第129-130页 |
·使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直升机高阶飞行动力学模型 | 第130页 |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先进辨识方法研究 | 第130页 |
·直升机机动飞行研究 | 第130-13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页 |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0页 |